对服侍者的要求
马可福音10;35-45记载了耶稣关于对服侍者的要求,这是因为有两个门徒来向耶稣求位子,首先耶稣不同意他们的这个做法,然后教训门徒,在神的国里负责人、管理者要怎样做。我们根据经文来领会、明白耶稣的教导。
一、不要想位子。在世上人都喜欢别人尊敬他,都想要权。在家里夫妻相争谁说了算,在团体里争当一把手,在社会里要当官,要官运亨通。我们属天的子民,神的儿女,耶稣基督的门徒,不能这样。耶稣说,追求世上的这些权柄、地位,是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意思是这是不应该求的。作为基督徒,不要想位子的问题,不要想自己有一个什么高的地位,不要想自己有一个什么特别的职位。我们都是神的儿女,这是我们在天国里的位子;我们在神面前都是罪人,没有义人,这是事实。
【可十35】“西庇太的儿子雅各、约翰进前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无论求你甚么,愿你给我们作。’” “西庇太儿子雅各、约翰,”很可能他们的母亲就是耶稣的肉身的姨母撒罗米(参可十五40;太廿七56;约十九25),所以他们的口气很直白对耶稣说,“我们无论求你甚么,愿你给我们作。”
【可十36、37】“耶稣说:‘要我给你们作甚么?’他们说:‘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在前面的经文可10:33—34节里,耶稣刚刚很悲伤地告诉门徒:“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将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鞭打他,杀害他。过了三天,他要复活。”接着,雅各和约翰就向主提出了位子的要求:在耶稣作王的荣耀里,他们兄弟二人要坐在他左右的座位上,意思是在神的国里他们有仅次于主的地位,而高于其他一切的人。从此可以知道,包括门徒在内,当时的犹太人都以为祂此次上耶路撒冷,乃是要赶逐罗马人,建立弥赛亚国,在荣耀中作王。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刚才耶稣说的话,他要上耶路撒冷,受侮辱,被杀害,就很清楚的告诉他们,这次去耶路撒冷不是去作王的,而是要去受死的。他们完全没有听见这话,还在那里想入非非。耶稣曾多次嘱咐我们,他的国不在世上,我们信主的人不属世界,是神把我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了,世界会恨我们,因为世界恨耶稣。耶稣在世上是一个被厌弃、被恨恶的人。这一点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我们跟从耶稣服侍主的人,不要在世上有什么指望。我们不是依靠钱财进天国,也不是进天国为得钱财;不要想靠耶稣在世上有所得,有所发展。这个问题,当初雅各、约翰和门徒因为跟随耶稣目的不清楚,动机不纯正,因而犯了向耶稣求位子、求好处的错误,今天我们不要再行歧途。我们在讲台上,反复多次的宣讲,我们为什么要信耶稣,信耶稣得什么,怎样信耶稣,这些基本要道,可是总有些人听不见,听不进,还坚持功利主义。甚至有所谓的传道人还在宣扬成功神学,我们还有人大为赞扬,将他们的录音广行转播。门徒当年要求耶稣赐给他们的地位、荣誉做法,和我们今天向耶稣求的好处、求利益,是一丘之貉,都是不正确的错误信仰。为什么我们教会从恢复聚会开始就强调“将纯正的道理讲给大家听,将真正的信仰带着大家信,将端正的道路领着大家走”,就是接受了“文革”之前有的教会、有的传道人、有的信徒所犯信仰错误的教训,以致神通过“文化大革命”,把教会完全拆毁了。教会重建以后,我们一定要牢记前车之鉴,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能再犯背离神救恩的罪。以色列人为什么会亡国?就是因为他悖逆神,把神拣选他们为选民的恩典当作摇钱树,藉着遗传废掉神的诫命,神说 :“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8、7),前车之鉴,引以为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可十38】“耶稣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么?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么?’”耶稣责备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求的是什么东西,你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东西对你们有什么用处,你们自己也不知道。有的时候,我们在祷告中也是这样不知道所求的是甚么。耶稣的兄弟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3)什么是“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因为我们所求的是世界上的东西,是供我们肉体需要的、享用的东西,就好比是奢侈的吃喝玩乐,在神那里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是缘木求鱼。雅各、约翰向耶稣求荣耀,求地位,渴望在神国的荣耀中占据那除了耶稣以外最显著的地位而高人一等。这个问题太离谱了,耶稣不理解,属灵的人也不理解,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不明白一个耶稣的门徒为什么会提这样的要求。耶稣对这无知的要求、自私的向往,所作出的反应真是一针见血了。他以受苦的心志来纠正门徒的自私自利的糊涂思想。他们只想美事,岂不知前面有苦难、患难在等着他们吗。耶稣说的“我将要喝的杯”是神差遣耶稣降世,要祂背负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所该受的刑罚(参赛五十三4~6),祂所要喝的杯是神忿怒的杯(参十四36;赛五十一17),就是指十字架的苦难。耶稣说的“我所受的洗”,‘洗’与‘杯’是同义,均象征将要受的苦难。‘杯’是重在指里面的苦,‘洗’是重在指外面的难处。‘杯’是神所量给我们的分(参诗十六5~6),是神给我们预备的功课,是神允许临到我们身上的苦难,这些都是神的旨意。我们只有顺服天父的安排,甘心经历十字架的苦难,才能成全神的旨意。
【可十39】“他们说:‘我们能。’耶稣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 “他们说,我们能”,其实他们是在说大话,是因为他们被世界的地位、荣誉、财利蒙蔽了眼睛,不认识自己是几斤几两(参十四27,50)。在苦难还没有发生之前,在教会还没有受到逼迫之前,有些所谓属灵的人拍着胸膛夸口自己如何属灵,永不跌会倒。岂不知当“文革”一来临,他们是第一个离道反教,与彼得三次不认主的经历一样。圣经记载:那时,耶稣对他们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太26:31—35)结果是照耶稣的话应验了。主耶稣说的“我所喝的杯,你们必要喝 ”,后来他们果然都为主喝了苦杯──雅各为主殉道(徒十二1~2),约翰被充军到拔摩海岛(启一9)。 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属主的人都逃不过。
【可十40】“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神国度中的地位和赏赐,不是根据肉身的关系,也不是根据现在服侍的职位高低,乃是根据天父的旨意。在运动场上赛跑的,人人都有得奖赏的机会,但谁能获得,须看我们各人临场的表现,而不是事先就可以确定的。主说苦杯要喝,地位却是神所赐的,我们只要遵行天父的旨意,甘心顺服神的安排,舍弃自己,不顾及自己的得失,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神一定会给我们应有的赏赐。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恩典的原则是,地位不是苦杯换来的,不是能力所确定的,不是论资排辈安排的,乃是神所赐的。
【可十41】“那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雅各、约翰。”雅各、约翰的要求固然不好,但其余门徒也好不到那里去,这证明十二个门徒里没有一个例外。所以他们之间会嫉妒纷争、互不相让,彼此争论谁为大。我们若活在肉体里面,也会彼此惹气,互相嫉妒(参加五19~21,26)哥林多教会就是我们的鉴戒。
二、要作用人、仆人。接着耶稣教导我们这些服侍主的人,应当怎样去做。一要作用人,二要作仆人,这些都与世界上的执政掌权者完全不一样,要遵照耶稣的教导去做,要效法耶稣的榜样。
【可十42、43】“耶稣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在属地的国度里,所有的地位都是为着管辖别人;这世界的灵都是喜欢作头,掌权管理别人,支配别人,摆布别人。你们中间是指神的教会、团契里面,不是这样,不是有人高高在上,管辖、支配、摆布别人。我们在神面前都是是平等的,应彼此相爱、彼此相顾、彼此顺服,彼此体贴。不是教会不尊重世上的权柄,而是在教会的团体里面不应当有像世界那样的层层森严官衔。耶稣告诉我们,在教会里面管理者的形象是:“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为大就是为首,是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就必作你们的用人。“用人”是伺候人的,服侍人的,是差役。作教会的负责人,不是操权管束别人(参42节),乃是服侍别人,服务大家的。“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这是说明教会与世界有分别,世人贪求高位以便能管辖别人,这种灵绝不容许混到教会里来。在属天的国度里,所有的地位都是为着服侍、照顾、成全、牧养别人。彼得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上帝的群羊,按着上帝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五1~3)。认真地说,在神的国度(教会)里,没有地位的不同,只有恩赐、职事、功用的不同(罗十二4;林前十二4~6)。在神的国度里,越大就越是要自己卑微,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是要想到、顾念别人。如果总是想自己的利益、权柄和地位,处处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总是有发号司令的口气,待人接物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把信徒看作是下属,是佣人,是低人一等的,是被管理的对象,众人就会敬而远之,退避三舍,这与世界上的达官贵人是一样。这是违背了主耶稣对教会为首者的要求,不配作教会的管理者,不配作教会的负责人。
【可十44】“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这是耶稣对服侍者的再次强调。‘为首’的要作众人的用人,还要作众人的仆人。‘仆人’是指失去主权的奴隶。新约圣经说到仆人的比喻有三个方面。一是教会中为首的要作众人的仆人(可10:44);二是基督徒要作基督的仆人(林前7:22);三是基督作神的仆人(腓2:6)。现在好像仆人是教会负责人、或是有圣职者的代名词,已经失去奴隶的本意了。
【可十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这是我们至高神子耶稣基督的榜样。“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想一想!主藉神迹降生,来到世上,一生传道,贫穷,饥饿,没有栖身之处,没有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事人”。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他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并“舍命作多人的赎价”,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一夜连续六次受审,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头戴荆棘冠,遍体鳞伤,被钉在十字架上,代替全世界的人死了,献上祂的生命。“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这是耶稣的人生观,是整本福音书的钥节,是一个神学的缩写,是描述世上伟大的生命的剧作。我们都当有这样的心志,都当实践这样的侍奉。
耶稣到世上来的使命:是作服侍人的工作,做到一个尽心竭力的地步,舍去了自己的生命,作了世人的赎价。基督舍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6);救恩是给“万人”的,但只有“多人”(即“信徒”)得着。‘赎价’按原文是指买回奴隶的赎价;同样,基督以祂自己的生命为赎价,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释放出来。“因为人子来,”这话是主亲口说的,也真真实实地厉行了,并非空谈,也并非只要求别人,却不要求自己。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太23:4);主乃是以身作则,率先作榜样。教会中的领袖,必须言行一致。主耶稣自称人子,原是神子,在人间是最大的,但祂来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甚至将祂的性命奉献给人(腓二8),使多人得着救赎。主耶稣要求我们学习祂的榜样,不要在意什么地位、权柄、资格,要专心致力于服侍的事工;耶稣最高、最大的服侍,就是牺牲自己,钉在十字架上。我们的同工,应当跟随耶稣的脚踪,舍弃自己的利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效法耶稣的死,甘心乐意地、实实在在的作基督的仆人,作教会的仆人,作信徒的仆人,成为一个服侍者,而不应是一个官员的形象。
通过圣经这段关于雅各和约翰向耶稣求位子的记载,我们知道,跟随耶稣走天国道路的人就是在服侍主,在服侍的事工上是不计报酬的。若是要斤斤计较报酬,不是一个称职的服侍者;若还计较将来天上的赏赐,这侍奉的动机是不对的。主耶稣是天父的爱子,却不坚持与神的平等(腓2:6),也从来不求自己的荣耀,祂足以留下榜样让我们效法。跟从主的人在服事的态度上,须有甘心作仆人的心志,主权在神,服侍对象在信徒,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在具体服侍的事工上,须有作用人的行动,工作亲力亲为,作好伺候人的服务。因为我们是为主作的,作在肢体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你们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路12:35)殷勤去作。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17:10)。凡以服事主的心志去服事别人者,必蒙父神的尊重。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约12:24—26)我们服侍主的人,第一要作好“用人”,这是我们的工作。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神家中的用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会众,是每一位基督徒。我们不是当官的,不是指令他们往东往西,作这作那,我们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人员,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高低。第二要作个“仆人”,这是我们的地位。我们没有自己的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主安排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是大家需要我们干什么,这就是我们应该作的事。这里很清楚,绝对不能存在谋私利,不能求自己的荣耀,不能唯利是图,不能假公济私,不能贪图享受。如果把自己置于会众之上,就是凌驾在主耶稣之上,这是“奴隶”造反了,必将引起大家的不满,必将受到神的管教。
我们经常讲灵性的造就与栽培,讲生命的长进与成熟。为什么真正要作仆人、作用人是那么的不容易啊?嘴上讲得很好,怎么一到行动上就不一样了呢?是不是染上了法利赛人的能说不能行的毛病了呢?雅各、约翰及门徒,纵使他们已经撇下了一切,作了些牺牲,跟从了耶稣,聆听了耶稣许多关于天国福音的讲论,亲眼目睹了耶稣行事为人、待人接物的榜样,怎么还会发出这么肤浅而又无知的要求呢?原来他们自从跟从耶稣的日子以来,门徒在耶稣身上所注重的是神迹奇事,说起这些见证,眉飞色舞,洋洋得意,是天国子民的荣耀。至于想到未来,那是进天国、上天堂、享永福,与耶稣一同作王,更是兴高采烈,荣上加荣。根本没有前面会受苦的概念。神会负责,神会祝福,神会保守,神不丢弃,这些信心的内容,成了我们盲目乐观、骄傲自负、放任自流的借口,未曾想到我们还会受苦,我们还会有挫折,我们还会软弱,我们还会失败。雅各、约翰他们是在同耶稣去耶路撒冷的路上,他们是作与耶稣一同作王的美梦,昏昏沉沉的提出了这样一个低下的要求。耶稣在这里,给这些蒙昧无知的人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是主对服侍者的要求。并且给他们当头敲了一棒,你们跟着我去耶路撒冷不是要得荣耀,乃是要受苦受死。这时他们的面前就是耶路撒冷,受苦就在眼前,然而他们好不知道。门徒这样的愚蠢,表露了他们灵性的无知,反映了他们经历的肤浅。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经历受苦,对主的门徒要受苦的认识还不到位。结果,当苦难真正来临时,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门徒害怕了,软弱了,逃跑了,四散了,连首席门徒彼得也三次不敢承认主名了。耶稣复活以后主劝诫他们,刚强他们,复兴他们,给他们的任务是在耶路撒冷等候那从上面赐下的能力。五旬节时,他们都被圣灵充满,得着了能力,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广传福音,建立教会。他们终于明白了“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下)。感谢主!当年主的门徒的这些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也会软弱。当有许多神迹、许多见证人、许多恩典围绕着我们的时候,当万事亨通,春风得意,一片贺声中,忘记了前面还会有什么危难。所以我们要居安要思危,要警醒谨慎啊!求神怜悯吧。“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彼前4:1、2)
罗黎光2024年10月20日渝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