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 2011 杨心斐

2024-12-18
Yang Xinfei

1928 — 2011

杨心斐

中国家庭教会著名传道人、音乐家。因拒绝参加“三自会”和拒绝放弃信仰而被迫度过15年监禁与劳改岁月,但她无怨无悔,竭诚事主,造就信徒无数,至死方休。



一、早年背景

杨心斐于1928年10月24日出生在福建厦门一个基督教家庭,是杨家第四代基督徒,在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第二。其曾祖母是从西方传教士听信福音而归主的,得享96岁长寿。祖父读过神学后,先做传道,后成为牧师,四十二年如一日忙于办教会、养老院和小学。父母亲更是注重孩子们的品格教育。每天晚上,祖父带领一家大小作家庭礼拜,一起唱诗、读经、祷告赞美神。

小心斐于1934年就读厦门港荣康小学,后转怀仁小学;年少时又先后就读厦门第一女中和毓德女中。在1943年的一个福音夏令会上,15岁的杨心斐听了一系列的福音信息后,经历了重生得救。此后她开始每天早晨灵修、读经、写心得,并经常参加聚会,留心听神的话并努力去遵行。

二、音乐学院期间

1946年,18岁的杨心斐考上了福州音乐专科学校,前后共读了四年。她只身在外求学,靠主洁身自好,给自己订了三个原则,且极严遵守:1、每天早晨要坚持灵修生活,祷告、读圣经;2、晚上绝不随意外出(除了集体行动); 3、不随便用别人的财物,特别是男生的。在圣灵的引导下,她每天生活充满了喜乐清新,日益认识更多福音真理,爱主的心亦与日俱增。 1950年,由于大专院校合并,杨心斐插班到上海音乐学院三年级继续深造。

杨心斐自15岁重生后,就开始摸索、探讨真理,且实际效法兴办孤儿院的、英国的慕勒弟兄,学习过“信心的生活”,信靠神,不依靠人。此后,她无论是在福州,还是在上海读书期间,其往来船票、机票,日常生活及医药费用,神都按其祷告所求,一一赐予。甚至在后来漫长的监禁、劳改生涯中,在其所主持的家庭教会整个过程中,她都经历了神的慈爱与信实。

从中学到福州音专,再到上海音乐学院,杨心斐经历了乐传福音、清楚蒙召、顺服印证、全心奉献和辞职传道的渐进过程。在杨心斐重生得救后头五年,她开始学习个人布道,力求每日向一人传讲神的救恩,或请人去听福音。在一次培灵会上,她听到一个传道人谈他自己的蒙召经历和见证,其主题信息是“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6:8)当时杨心斐从心里回应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在最黑暗的角落,为神点上一根蜡烛发光,我愿意!”这是她首次回应神的呼召。

18岁那年,杨心斐从读经和听道中越发清楚神对她的呼召,也有很多属灵的传道者对她说:“最好你能一生事奉主,为神工作。” 但由于她从小贪爱世界,爱慕富贵安逸,因此她那时的心很不愿意顺服下来。但从那时起,她每次读经或听道时,就常常关注如何为主献身之事。有一天,一对传道人夫妇到杨家探望,交谈中述说了他们蒙召的经历。杨心斐吓得不敢听下去,跑到后面房间去哭,心里一直说“我不愿意!” 还有一次,妈妈对她说:“既然如此,你就专心事奉神吧。” 她听了更是嚎啕大哭。当时不愿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愿意放下她酷爱的音乐,而且从事这一行,也可以使她得名得利;二是她那时已经有了一个学音乐的男朋友,要离开他来事奉神,自己做不到。虽然在后来的培灵会上,在灵修和各种聚会中,在自己跪下祷告时多次有感动,但她就是不肯顺服。如此痛苦挣扎持续了足有两年之久。

但杨心斐无法躲避神的选召,正如先知约拿一样(参拿2:5)。因此她求告主说:“既是你命定我一生单单为你工作,那好吧,今天是礼拜天,求你使我有机会向两个人传福音,而且我一传,他们就真的得救,借此说明你给我清楚的印证,就像当年你给基甸的一样。既然是你要我去传福音、事奉你,你的灵就要与我同在,以显明我是你所差遣的。”

那天上午做礼拜,下午主日学,之后有青年聚会,共有20多个人一起交通、作见证。会中有一位姑娘坐在杨心斐身边一直流泪,甚至情不自禁地发出哭泣声。杨心斐小声问她:“什么事让你那么伤心?人这么多,多不好意思。别哭了吧!”那姑娘说:“心斐姐,我还没有得救。” 杨心斐关切地说:“等聚会完了,我们留下来谈谈好吗?” 会后,杨心斐简单地向她解明罪,以及耶稣基督的救恩,并和她一起祷告。一跪下,那女孩就像喊救命一般大声哭求,痛悔认罪,求主拯救。圣灵充满了这个女孩,她便满心喜乐地回家去了。此后她的生命真实地发生了大改变。

当天晚饭后,杨心斐坐在走廊的藤椅上,忽然又有朋友来电话,邀请她去听音乐会。因天太晚又下过雨,她人也累,就谢绝了。当天全黑下来时,又见妹妹的同学来,二人同去了花园。过一会儿,妹妹来叫她,说“某某她在哭,要找你谈话。” 于是,杨心斐起身跟妹妹到花园去。那位同学见到她,向她哭诉说:“心斐姐,我还没有得救,所以来找你。” 杨心斐就和她交通福音真理,并一起跪下祷告。那位姊妹真心悔改后,带着平安喜乐离去了。

经过这一印证,杨心斐心里已经很清楚,但她仍然想着毕业后若能一边工作一边事奉主最为理想。直到在一个培灵会上,听到一个海外留学归国的传道人的见证后,她才决心放下一切来事奉主。在一个清晨,她独自进到礼拜堂内,虔心跪在神面前,把自己完全献上给主。她心里顿时被极大的平安和喜乐所充满。既已决定,杨心斐打算先进入神学院读书,预备自己,为主所用。适逢中国江山易主,共产党接管了政权,社会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然求读神学无门,杨心斐只好继续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

在上海音乐学院三年级时,杨心斐为着信仰之故,曾遭受批判、诬蔑和抹黑,落在困窘、卑微的境地,无人理睬,也没有人听她唱歌,对这些她都默默忍受。神眷顾她,并赐她超常的才能。她的指导教授是位名家,在声乐专业上培养她,使她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到第四年时她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得全系第一名。杨心斐深知这不是她当时的程度可以达到的,乃是神极大的恩典──因为神要荣耀祂自己的名。因她属神又遵行神的话,就显出神的荣耀。杨心斐不仅获奖,甚至到毕业的时候,被提名留校当助教──这是罕有的事。

1953年,杨心斐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文化局工作。不久在圣灵的引导下,她回应神清楚的呼召,毅然放弃文化局的工作,回到厦门家中开始传道,那时她26岁。她一边教几个学生声乐和钢琴,以照顾供养家庭的需要;一边在教会里参与事奉。同时她还要操持家务,照顾病重卧床的母亲。神借着这些雕琢、修剪、建造杨心斐,让她放下自己的高傲,学习降卑、顺服的功课,为将来的磨难做准备。

三、铁窗与劳改生涯

在此期间,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冲击着教会,一批批爱主的弟兄姊妹被批判、被抓捕。到1957年时,杨心斐因不参加“三自爱国运动”,坚持在家中聚会而遭到诬蔑与批斗,攻击她的大字报沿街贴至她家前厅,多达千张。各种批判、控诉会一个接一个,最后召开千人批斗会来批斗她。但杨心斐坚持自己的立场,拒不放弃信仰,一言不发地站在台上,任凭人攻击、谩骂、嘲笑和羞辱。 1958年7月27日夜晚11时许,一男一女两个警员来到杨心斐家中要逮捕她。他们拿出逮捕证要杨心斐签字。她立刻签过字后,叫醒家中人,顺手收拾些日用物品,然后对站在身边的母亲说:“我们两人来作祷告,我要离开家了!” 母亲就出声为她祷告:“神啊,我把女儿交给你,求你让她平平安安地出去,也平平安安地回家……。” 临行前,杨心斐再三嘱咐弟弟要信主,要爱主,这样姐弟俩才有在天家见面的年日。最后她再走进里间,向有病的父亲辞别。

就这样,杨心斐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为了基督和福音的缘故,被投入了暗无天日的监牢。被人视为人生中最宝贵的一切,全然被埋没在混乱肮脏、阴暗潮湿的监狱里。很多次她被审问:“你还信上帝吗?” 只要她说一句“我不再信了”,第二天就可以解除镣铐回去与家人团聚。但在这关键的问题上,她一点也没有妥协让步,情愿为着信仰而放弃自由。她牢记主所说的话:“凡在人面前认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认他;在人面前不认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不认他”(路12:8-9)。审问人员恼羞成怒地吼叫:“那你就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吧!” 她被判定是出不了监牢的人。

监牢、劳改农场的恶劣环境突然临到了善良、美丽的杨心斐,她在其中熬炼了12年。这是十字架道路,极其艰苦,但有全能者的荫庇与平安,这平安是世人不能理解的。杨心斐一下子从一个舒适的、放有沙发床的房间,迁到一个睡木板而且满了臭虫的房子,周围有国民党官太太、右派分子、地主婆、特务、反革命,还有妓女、老鸨、小偷和无赖相伴。他们在同一床(统铺)上翻转着,又脏又臭又痒,耳中充塞着咒骂和下流话,满目是争斗、戏弄,和无休止的作恶。杨心斐因发高烧而被隔离,住到精神病那一区,那里喊声、骂声、哭声、笑声一齐响——极为糟糕而绝望的地方,各种怪声、怪调、怪相日夜上演着。若非神的同在,杨心斐早就崩溃了。

头三年重体力劳动主要是种田,劳改犯们头戴斗笠,打着赤脚在水稻田里劳动,下雨时就穿着蓑衣。每日辛苦劳作12个小时;回来还要洗衣、弄饭,夜晚还常有政治学习。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及其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劳改农场的人死了一半。杨心斐在漫长的囚禁、劳改生涯中,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但她始终默默顺服、忍受,尽心劳动,是“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参西3:23),其心态完全是从神的话而来。靠着神,她经受住了熬炼与磨砺,并掌握了多种劳动技能,更使自己的信仰炼得精纯。

在劳改农场劳动时,曾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她要翻山越岭,独自一人看守六百亩渐渐成熟的果园,防备猴子和野兽毁坏果树。每一个晚上,三更半夜她要忍受露水、寒风、蚊虫、疲乏的煎熬,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面对着极大的诱惑,几个月下来,她一个果子也没有偷吃,连一个也没有。始祖亚当、夏娃因树上的果子而失败了,杨心斐却靠主胜过了。漆黑的夜晚、起伏的山岭,成了她祷告和赞美主的地方。在那里只有神与她在一起,这是在劳改农场劳动时最享受的时刻,她将从小时候到长大所学的诗歌一首首的唱,用最美的歌声唱给神和天使听。

有天晚上,劳改农场开会批斗杨心斐,她对信仰的忠贞感动了场长的妻子。当斗争会于深夜结束后,杨心斐被关进禁闭室,天亮后场长妻子竟送水来给她喝。当杨心斐出来后,她日夜寻找可谈话的机会,请求杨心斐告诉她关于所信的是怎么样一位神,要如何才能认识神,杨心斐就冒死把福音传给了她。此事被场长发现后大为震怒,差点儿要了妻子的命。

在血与火的试炼中,杨心斐始终坚持信仰,对主基督忠贞不渝。仅举一例:有一天夜晚,场里批斗一位因传福音获罪的老姊妹,杨心斐和另一位姊妹也一同陪斗。干部喝令她们:“跪下!” 但杨心斐因周围挂满了领袖像,就不肯跪下。于是那些管教干部们就粗暴地打她,但无论怎么打、怎么推,她或倒或坐,就是不跪。许多人对她拳打脚踢,还有七条犬在旁狂吠,全场一片混乱。那时杨心斐的头发已被拔光,他们折腾了好一阵,也无法使她就范。隔天再开批斗大会先叫了20多人作严刑拷打的准备,管教干部现场指挥,口号声响彻会场。杨心斐一行人又被押上台,又是大喝一声:“跪下!” 对不肯听从的人,则一律用绳子捆上。一位凶恶的女干部一边嘴里骂着,一边连踢带压地把杨心斐紧紧地捆绑起来。又再叫两个人来,一个站在杨心斐的左小腿上,一个站在右小腿上,要把她压成跪下状,她的头也被两只手牢牢抓住。寒冬腊月,疼得她满身大汗,大颗的汗珠一串串从脸上往下流淌。后来因为旁边那位年老姊妹支撑不住了,大声喊叫,指导员看她支撑不住,才叫人过来为她松了绑,六个压脚的人也都回原位坐下。杨心斐仍然被捆绑着,她当时心里想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是不跪,于是趁势就躺在地上。指导员这时冲着她喊了一声:“杨心斐,你站好!” 她一听到就马上站了起来。之后就保持站姿接受批斗。那天晚上的情景正如圣经所说“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林前3:13)。批斗会结束后一个多月,杨心斐全身青紫,手臂全是捆绑的伤痕;手脚麻木,失去知觉。所幸没有一处受内伤。再过一段时间,身体慢慢地都恢复了,头发也乌黑地长起来了。

杨心斐在监狱和劳改农场经历了七年熬炼后,终得获释回家。当她从监牢里出来后,曾有一位在大学历史系当教授的亲人很尖锐地问她说:“你是从大门走出来,还是从狗洞爬出来?” 她坦荡地回答说:“那是因为'网罗破裂',我们逃脱了。我们得帮助是在乎依靠造天地之耶和华的名”(诗124:7-8)。无论是在神面前或在人面前,她都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不久又爆發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1966-1976)。在這場浩劫中,許多人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之下,背棄了信仰,離開了主。但楊心斐卻始終持守住信仰,盡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扶助那些軟弱的肢體和有需要的人,使她們在大逼迫中靠主站立得住,信心比以前更加堅固,更有見證,使主的名得榮耀!

在12年極其艱苦歲月中,堪稱為神蹟的是楊心斐的“靈糧”從來沒有斷過——她身邊始終有一本袖珍版聖經。她曾把這本聖經藏在山洞裏、石頭縫裏、草堆裏;有時也藏入麥茶罐裏、床板夾縫裏、房頂的瓦片縫裏;或埋在石灰裏、爐竈下……。這一切完全是神特別保守和引導,多次遮住了搜查者的眼睛。直到她被釋放,這本聖經從未被查到過,一直伴隨在她身邊。此事見證了她的神是聽禱告的神,因為在12年中,楊心斐向神祈求的重點之一,就是保守聖經在她身邊,隨時給她力量,指引方向,“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4:4)。正因為楊心斐把主的話當作嗎哪天天收取來吃,日日拾來養生(靈命),才使她得以走完曠野的路程。

從 1958年被捕到九十年代,她的家曾多次被抄、被搜查,然而除了信仰問題之外,人們再也找不出她有任何錯誤過失。她聖潔的生命見證了自己的信仰,見證了主耶穌的名,連逼迫她的人也從心裏佩服她。她無所畏懼,就怕得罪神。光明磊落,常存交賬的心態,在神在人面前,存著一顆無虧的良心。她牢記主耶穌的話:“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什麼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裏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他”(路12:4-5)。

1971年,楊心斐下放插隊落戶到了閩西山區武平,在那裏三年多期間,她把福音帶到其足跡所至之地。雖然當時看不到有多大果效,但她毫不氣餒,勞苦不倦。當年她所播下的福音種子,後來果然發芽、生長、結果,教會就興旺起來。

四、家庭教會之事奉

1974年,楊心斐回到廈門家裏,遂將自己的家開放,使之成為一個傳福音、敬拜神的地方。這個家離廈門大學和鷺江大學都很近,老師、學生們前來聚會十分方便。楊心斐多年來按著正意傳講神的真理,辛勤耕耘造就主的門徒。每年學生畢業,有感恩禮拜;歲歲聖誕前後,都慶祝表演;信徒婚禮上,她主持證道;榮歸天家的,作追思禮拜;“非典”來襲時,她講潔淨的真理;地震發生後,她談悔改的信息;風平浪靜中,她傳講神創造的信實;日常生活上,她教導主愛的真諦……。那許多畢業的基督徒學子,就把福音的種子帶到了中國各地,播向了世界各方。

隨著教會的增長,楊心斐建立了各種不同年齡段的小組聚會。不僅有兒童主日學、還有少年人、青年人、姐妹、大學生,以及中老年人團契和查經班。此外還有浸前培訓、婚前輔導、初信栽培、進深造就、聖經輔導、系統神學等課程與培訓。在那個時期,學習資料奇缺,她自己編訂教材,按序有效的牧養帶領各個小組。她並且還以筆名“恩立”寫出自傳體見證《夜間的歌》,成為多人的鼓舞。

80 年代後期,沿海一帶家庭教會興旺起來,這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採取了種種的逼迫、打擊、限制的手段。面對著有關人員的勸說和恐嚇,她坦然平靜地回答:“從上到下各個部門常常開會,大會小會開個不停,各種宗派也都在開會,就連街道、居委會也在開會。為什麼我們基督徒就不允許開會?聖經明白告誡我們‘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國家憲法賦於每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信仰的自由,有集會言論等等的自由,這是每個公民擁有的權利。你憑什麼不允許我們聚會,是根據哪一條‘法’?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開會,直到今天也一樣。” 後來雖然教會多次被衝擊、被抄家,但她從不上訴,每次都默默重置凳椅,繼續敬拜、傳道。

自80年代以來,楊心斐一直以自由傳道者的身份在廈門和福建各地服事主的教會,服事眾弟兄姊妹。她的足跡遍布中國許多地方,也到過香港、新加坡、以色列、澳洲、美國、俄羅斯等許多城市和地區,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留下了佳美的腳蹤。

楊心斐一生未婚。早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時,她曾有一位男朋友,只因為彼此所選擇的道路不同而分手,她為此曾經傷心難過。當她從勞改農場和山區獲釋回到廈門後,也曾有過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的念頭,只是神在她身上並沒有這樣的安排和帶領,她順服神在自己生命中的引導和計劃,無所掛慮的為基督和他的福音效力,專心討主的喜悅。她雖沒有成家,卻幫助引導許多的弟兄姐妹建立了基督化的家庭,並教導年輕人如何按聖經的真理過好婚姻與家庭生活。

楊心斐晚年時在三個弟弟、弟媳和許多的侄兒侄女的大家庭裏過家庭生活。可貴的是,就在這大家庭中,她建立了廈門最早、最美的家庭教會。她以寬闊的胸懷接納了無數歸向神的人,栽培、建立了各種年齡段的人。一批又一批的傳道人從這個家庭教會成長出來,分布遍及了多個地區。三個弟弟、弟媳和他們的後代都在她的影響之下,投入教會的各種事工,其中有三個侄兒、侄女成了全時間事奉神的傳道人。她將家庭與教會緊密的聯結在基督耶穌裏,更是將“家庭教會”的內涵,活潑生動地呈現在眾人面前。她幫助造就了許多人,在她年邁患病期間,就有四面八方的親友和主內肢體紛紛給予多方的關注和照護。神為她預備了一位忠心的姐妹,前後幾年,日夜守候陪伴在身邊,一直到她走完人生的路。

90 年代初,“海外基督使團”的戴紹曾牧師和楊心斐等人看到中國家庭教會發展趨勢和需要,把握時機,及時地舉辦了密集神學培訓,使那些已經在工場上服事的傳道人能接受比較系統的聖經神學課程。她的家,不僅是一間教會,也是一間學校,她自己是最好的牧師、教師,也是最出色的輔導員。從1992-2002年十年間,栽培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註重生命品格,有正確的聖經基礎和神學觀念的時代工人,然後他們被分派到各個城市、鄉鎮、山村、海島、為基督作美好的見證。

五、病中見證

2003 年12月,楊心斐應邀參加《生命季刊》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中國福音大會。在會上她與海內外基督徒有美好、寶貴的見證和分享。從美國回到廈門後,她顯得比以前更加繁忙。海內外有許多主內肢體紛紛前來拜訪探望她,帶著各式各樣的問題渴望與她交通、談論。她也樂於接待每一個到她面前的客人。超負荷的工作使她不堪重負。2004年,楊心斐突然腦溢血住進醫院,經過搶救終於從監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當天下午,她見到前來探望的同工時,舌頭還有點僵硬,卻清楚說出第一句話﹕“生為主而生,死為主而死!” 接下來她非常誠懇地說:“我要悔改!” 她的話深深感動了眾人:像她這樣將自己的一生全然奉獻,為主的緣故,甘願舍棄一切的人,此刻所表達的話竟然是“我要悔改!” 她實在是一位敬畏神而且有神同在的人。

從 2004年起,她曾多次患病住院。神也一次又一次將她從極重的危險中搶救出來。長期的牢獄折磨以及不辭辛勞的服事,使她的身體非常衰弱,內臟的一些器官都受很大的損傷。腦溢血之後至使她一手一腳麻木,行動很不方便。然而她依然把握每一個機會,參加各種的聚會。她實實在在成了輪椅上的傳道人。只是每一次講道、作見證時,她一定是從輪椅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傳講真理的道。2007 年12月,楊心斐坐著輪椅再次參加了《生命季刊》在香港舉辦的中國福音大會。她在大會上講道和帶領禱告,懇切勉勵眾教會、眾信徒要悔改歸向神。

2011 年7月23日,楊心斐歇了世上一切的勞苦,榮歸天家,得享永恒榮美的安息。她的侄兒按著她生前的心願,在她嘔心瀝血親手建立起來的教會會堂裏,舉辦了追思安息禮拜。六堂的追思禮拜,有六篇信息,傳講神在她身上奇異的恩典和作為。更有眾多的同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講述了楊心斐伴隨著他們一同學習、生活、事奉的經歷與感受,追憶了她愛心的付出和美好的生命見證,感人至深。誠然,神將她作為榮美的恩賜和見證,賞賜給中國家庭教會。她一生以基督的愛、以神的真理、以她的生命服事了眾聖徒,從而贏得了眾聖徒的尊敬與愛。

資料來源

  • 作者與楊心斐交往親歷,以及所得第一手資料。

  • 恩立着,《夜间的歌》。中国大陆圣徒见证事工部,2003年。

关于作者

冯泷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