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主已经近了。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立比书4:4-6)。
人对于事情放心不下,先是思虑,后来就成了挂虑,使他心里失掉平安,快乐的心情也完全消灭了。一个信神的人若到了这种地步,和不信的人就没有分别了。因为一切挂虑都由于自信力的枯竭,又没有得着神作他们的倚靠。
在这种情况之下,保罗劝我们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们所要的告诉他。无论什么使我们感到不平安不满意的事,或无论什么使我们内心感到缺乏的事,都要借着信心告诉神,这祥,我们就可以得着神所赐的出人意外的平安,来安定我们的心,使我们脱去忧愁,生出喜乐。
我们将我们所要的告诉了神以后,就确实相信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我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他也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能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为此,我们要靠主常常喜乐。
祈祷:求主教给我们祈求、祷告和感谢的有效方法,帮助我们诚心诚意地向你仰望;赐下你的平安,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使我们因着你的同在,天天感觉平安喜乐。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荒漠甘泉》2月18日
“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福音十一章24节)。
我有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的祖母应许给他一本邮票簿,作为圣诞礼物。 可是过了许久,她并没有给他,也不再提起。 这孩子也并不放在心上; 可是,当他的同伴来看他的礼物时,他一件一件把收到的礼物拿出来给他们看了之后,总加上一句:
“祖母给我一本邮票簿。 “
我听他说了好几次,很是希奇,所以我特地叫他到我面前来,问他说:”乔琪,你并没有从你祖母那里得到一本邮票簿。 你为什么常对你的同伴这样说呢? “
他脸上起了诧异之色,似乎希奇我会发这样一个问题。 他回答说:“妈妈,祖母既应许了,这就等于我已经得着了。 “我就不能再说什么,免得伤他的信心。
一个月过去了,邮票簿仍是无着。 一天,我要试试他的信心,就对他说:
“乔琪,我想祖母已经忘了她的应许了。 “
他很快,很坚持地说:”不,妈妈,她决不会忘记的。 “
我望着那亲爱的,深信的小脸,看见他现在很正经的样子,好似要辩服我方才所说的话一般。 过了一会儿,他脸上现出了喜悦的光彩,说道:
“妈妈,你想我好不好现在写一封信去谢谢她的礼物呢? “
我说:”我不替你规定; 可是,你可以试一试。 “
(这时侯神用光照亮我,给我看见了一段丰富属灵的真理)。 几分钟之内,他已把感谢信写好寄出了,回来的时侯,嘴里还唱着欢乐的歌儿,证明他对祖母的信任。 不久,回信来了,里面写着:
“我所亲爱的乔琪:我并没有忘记我对你的应许——一本邮票簿。 我想照你合意的样式去买,可是在本城买不到; 所以我就到纽约城去函购。 寄到了以后,一看,仍不对,所以我又到芝加哥去函购了。 你所爱的祖母。 “
他读完了信,脸上带着胜利的气概,对我说:”妈妈,我不是告述过你麽? 祖母既应许了,这就等于我已经得着了。 “他的心里,从来没有疑惑过,这就是”在无可指望的时侯,因信仍有指望。 “(罗马书四章十八节)他深信邮票簿一定会来的。 他信他的祖母进行,不久信心就变成了事实。
人们常要在神的应许上先有眼见,但是我们的主对多马说,也对那些跟从他而怀疑的人说:“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约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九节)。 ——让滋夫人
《旷野的筵席》 2月18日
「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加5:13)
律法主义必定产生内心的骄傲,因为凡要持守律法,就必须运用意志力,去反抗自己天然倾向。 这样的努力,必然使我藐视,或可怜那些没有像我如此努力,及那些虽已努力,却是失败了的人。 我的努力,就使我产生有一种优越感,而叫我孤芳自赏,傲岸寡合,虽能勉自抑制,不露诸形色,但逐渐便不大愿意和那些我认为灵性低落的人一同祷告。 这就是持守律法所产生的恶果。 但我们的神是太伟大了! 祂对门徒的带领,不限定一种固定的方式。 别人不需要模成我的样子,只要同形于基督的死便够了(腓3:10末一句直译)。 殊途同归有何不可! 苹果的酸味,乃是尚未成熟的标记! 但成熟了的苹果是甜的。 如果神真在我里面做了一点工,我就发现我和一些与我经历不相同的圣徒相处,绝没有任何难处。
《竭诚为主》 2月18日
抗拒绝望的动力
起来,我们走罢。 (太26:46)
门徒该儆醒的时候,却睡着了。 当我们发现自己这个样子,就失望灰心。 事情既无可追悔,就很容易沮丧说:(事到如今,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我们若认为这样的沮丧是不经常的,那就错了,这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人生经历。 当我们醒觉自己错过了大好的行事机会,势必沉溺在失望之中,耶稣基督说:(安睡罢,机会失去不再回来,也无法挽回。 但起来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让过去的事消逝吧! 只要消逝在主的胸怀里; 然后与他一同迎接不可抗拒的未来。
在各自的人生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陷在颓唐沮丧中。 这种沮丧是从现实而来,我们无法自拔。 这里门徒做了无可饶恕的事,就是没有与耶稣一同警醒,反而睡着了。 但他却给予他们对抗沮丧的动力——(起来,行下一步吧。 )我们有了神的感动,下一步该是什么? 完全信靠他,在他救赎的凭据上祷告。
千万别让失败的意识阻碍你新的行动。
祈祷:主啊,一份茫然的孤寂感似乎围绕着我的生命,它是那样的模糊不清,令我难以将它说明。 我没有下过错误的决定,因为我已经按照你所指示的去行,但那种不肯定的感觉却挥之不去。 求你抹去这片迷蒙的云雾,将它变成带着秩序和形式的青天。
《灵命日粮》 2月18日
歌颂我们的神为善为美
读经: 诗篇147篇1节
退休的歌剧歌手南西‧古斯塔夫森(Nancy Gustafson)在探望她母亲时,察觉母亲的身体机能因失智症而退化,令她难过不已。 她母亲不认得她,也几乎不说话。 经过几个月的探望后,南西决定开始唱歌给母亲听。 她母亲听到歌声,眼睛亮了起来,并且也开始唱歌,甚至唱了二十分钟! 南西的母亲笑了,还开玩笑说他们是「古家合唱团」! 这戏剧性的转变显示音乐的力量,正如一些治疗师指出,音乐可以唤起人们失去的记忆。 唱唱经典老歌也被证实可以提振心情、减少跌倒的发生、降低急诊就医,以及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现在有更多研究正探讨音乐和记忆之间的关联。 但其实圣经早已揭示,歌唱带来的喜乐是上帝赐下的礼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歌颂我们的上帝是多么美好! 多么欢乐,多么合宜!”(诗篇147篇1节,新普及译本)
事实上,整本圣经都呼吁上帝的子民高声歌颂上帝。 以赛亚书12章5节说:「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歌,因祂所行的甚是美好!」诗篇40篇3节说:「祂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赞美我们上帝的话。 许多人必看见而惧怕,并要倚靠耶和华。」我们的歌声不仅能激励自己,也能激励那些听见的人。 愿我们所有人都记住:我们的上帝是伟大、值得赞美的!
神,我要歌唱赞美祢。 谢谢祢,
常常透过诗歌的美好和力量,打开人们心灵的枷锁。
《圣经研读》2月18日
可 4:1 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 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可 4:2 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
可 4:3 你们听阿.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可 4: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喫尽了。
可 4: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可 4: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可 4: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他挤住了、就不结实。
可 4: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可 4:9 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可 4:10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可 4:11 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可 4:12 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 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可 4:13 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么. 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可 4:14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可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可 4:16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可 4:17 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 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可 4:18 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可 4:19 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可 4: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马可福音第四章
内容纲要: 神国的比喻
(对有根的人,太阳的晒(艰苦的境遇)会帮助他成长; 对没有根的人,太阳一晒,就叫他枯萎了。 )
创 3:17 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 你必终身劳苦、纔能从地里得喫的。 18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
(这段话是引用以赛亚书六9-10。 那时是以色列人背叛神、离弃神的一个黑暗时期,所以耶和华神要以赛亚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当人堕落到这种情形时,神一面任凭他们去,一面还像刚硬法老的心一样,恐怕他们得救,因为这些背叛的人已经与撒但是一了。 愿神怜憫我们,听了神的话就能立即回转。 )
林前 2: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 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纔能看透。
(「比喻」是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来表达深刻真理。 比喻若不解开,人们就仍似懂非懂。 天国的奥秘,对无心要主的人,似懂非懂并无助益。 主耶稣讲比喻时,没有向真诚的寻求者隐藏真理,对于接受属灵真理的人,这些比喻使真理变得容易明白,但对于其他不信的人,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故事。 )
(「路旁的心」乃是一种滥交的心,喜欢接纳属世的人、事、物,却无心要接受神的话。)
(不必犯罪,只要一点世上的思虑就会叫你不结实。 钱财固然不是罪,但钱财会累住我们的心。)
葡萄一生 的事 The Story of A Grapevine (圣徒诗歌400)
一八四八年,意大利为要从奥地利夺回失去的土地,便与奥地利展开战争。 故此,很多伤兵抬到医院来,有些已在垂死边缘。 那个时候,有一个著名的传道人雨果伯锯(Ugo Bassi, 1801-1849)很有负担,便到医院里去探望安慰这些伤兵。 对着这些垂死伤兵,这个传道人向他们讲述葡萄一生的故事,从它发芽开始,然后倚靠架子生长,以致失去很多的自由; 后来又要经过压酒池,便得以供应到全世界。 这篇讲章存留下来,到了金禾莉(Harriet Eleanor Hamilton King, 1801-1849)手上,她就把那个讲章用诗的体裁写了下来。 这一首诗的题目就作《门徒》(Deciples)。 该书出版后洛阳纸贵,佳评云涌。 评论家将金禾莉和大名鼎鼎的女诗人Elizaeth Browning, Christina Rossetti, George Elliot, Jean Ingelow 相提并列。
在伤兵与葡萄的故事一百年以后,倪柝声于1948年拿着印有刚刚翻译好的散文诗的一叠纸,来到聚会里,郑重的宣布说:「我手里的一叠纸,有五两黄金重!」当然他是指手中这一首诗的属灵重量。 原来这一叠纸上面所印的,就是刚刚译成中文的那首英文散文诗:「葡萄一生的故事」,共有十五节,后来倪柝声加上第十六节。 这首诗歌(圣徒诗歌400)的作者是金禾莉。
这首诗无疑地是倪柝声弟兄一生非常恰切的写照。 倪弟兄当初给这首诗的题目取作「门徒」。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大于主人。 他一生确曾走在他的主人所走过并留下的路迹上,忠心到死。 当他像葡萄一样,经过无情的酒酢时,他曾问主说:「你手须剌多深,须扎多痛,方能吸出甘甜?」历史已经证明:他所写的诗歌就像所传的信息一样,使人接触到像蜜一样的属灵精华。 为着在历史上存真,我们采用了倪弟兄所译的葡萄一生原来未经润饰的初稿作为本诗集的序。 此一初稿今日已不多见,其文字虽未经过十分琢磨,然而诗的感觉办常深入。 但愿感动倪弟兄写成这些诗歌的圣灵,加倍的感动我们。 阿们! ——《诗歌宝藏》
一 我们现在默思,葡萄一生的事; 其路并不容易,其境也不安逸;
不像,不像野地野花,随地随意吐华,生成,生成曲径迷堂,生成款式百样。
二 反之葡萄开花,非常渺小无华,人几不能辨省,它竟也曾有英;
花未,花未开得一日,即已结为果实,不得,不得成为骄葩,自感丰姿可夸。
三 它是栓在椿上,不能随意生长,它如伸肢展臂,也是架上被系;
它就,它就从了砾土,吸取它的食物,道路,道路不能拣选,不能想要变迁。
四 是的,绿衣秀美,春地披上明媚,因着生命丰裕,自然生长有余;
满身,满身嫩枝细苗,开始飘浮盘绕,在于,在于青蓝空中,得尝甘美无穷。
五 但是园主园工,对它并不放松,带着刈剪修刀,要剥它的骄傲;
毫不,毫不顾惜细嫩,将它割到标准,所有,所有多余美穗,都被断折破碎。
六 在它损失期间,它并不敢自怜,乃是反将自己,更为完全彻底,
交给,交给剥夺所有,使它虚空的手,它力,它力不肯损失,一切都为结实。
七 那些流血的枝,渐变坚硬木质; 那些生存的穗,也渐结果垒垒;
太阳,太阳迫它枯干,它叶开始落散,使它,使它果子盛紫,直至收成日子。
八 它因负重过甚,致它无枝不沉—这是长期努力,受尽琢磨来的—
现今,现今果已全美,自然它可自慰; 但是,但是收成已到,欣慰日子已少。
九 有手要来摘下,有脚要来践踏,葡萄所有宝藏,在于酒酢之上,
直到,直到丰富红酒,有如长江大流,源源,源源滚涌不息,喜乐遍满全地。
十 但是葡萄形状,乃是剥光凄凉,已经给了一切,又将进入黑夜;
无人,无人向它偿还它所给人醉欢,反而,反而将它再砍,成为无枝秃干。
十一 然而全冬之间,它酒却赐甘甜,给那寒冷之中,忧郁愁苦之众;
但它,但它却在外面,经历雪地冰天,前来,前来忍受一切,一切何其难解。
十二 直到寒冬已过,它又豫备结果,重新萌芽生枝,再来放绿成姿;
不因,不因所受磨难,心中埋怨不甘,不因,不因损失无限,而欲减少奉献。
十三 它的所有呼吸,尽是高天清气,并不半点沾染不洁属己情感;
面向,面向牺牲含笑,再来接受雕削,有如,有如从未遇过损失或者折磨。
十四 葡萄从它肢枝,流酒、流血、流汁,是否因己舍尽,它就变为更贫?
世上,世上醉人,浪者,从它畅饮、作乐,他们,他们是否享福? 能否变为更富?
十五 估量生命原则,以失不是以得; 不视酒饮几多,乃视酒倾几何;
因为,因为爱的能力,是在爱的舍弃; 谁苦,谁苦受得最深,最有可以给人。
十六 谁待自己最苛,最易为神选择; 谁伤自己最狠,最能擦人泪痕;
谁不,谁不熟练剥夺,谁是鸣钹响锣; 谁能,谁能拯救自己,谁就不能乐极。
——金汉弥尔敦夫人(Mrs. Hamilton King)着 倪柝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