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基督教堂历史见证
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开始都是筑坛献祭来敬拜创造宇宙万物、掌管人类命运的上帝。我们中国人也不例外,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记载,之后的帝王都有设立祭坛的敬拜,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天坛。随着帝王时代的结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基督教堂,按照《圣经》的教导敬拜上帝。上饶市基督教堂早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立,至今有117年的历史。
现代基因科学证实,人类有着共同祖先,科学上称之为科学亚当和科学夏娃。人类基因图谱也绘制出了人类迁徙路线图。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迁徙到这块养育我们的土地,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吴(国)(设)置上饶县,治(理)今(天的)上饶市西北(区),(归)属鄱阳郡(管理)。隋开皇九年(589年)鄱阳郡改称饶州,大业初复为鄱阳郡。唐、宋为信州治。明、清为广信府治。
(上图为广信府老地图)
据《上饶地区志》史料记载,基督教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传入当时的广信府(上饶),同治十三年传入玉山,光绪二年(1876年)传入弋阳,光绪十一年传入铅山,光绪二十四年传入鄱阳,二十七年传入余干,三十一年(1905年)传入广丰,宣统年间传入万年,民国初年传入横峰。
上饶基督教(包括现在的信州区和广信区)在解放前属于中华基督教上海内地会所辖。同治十年(1871年)外国传教士钱牧师经常来上饶讲授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宣讲福音,广收信徒,传授教义。光绪十二年(1886年)德国人岳奉箴带领英国人苗玉兰教士和李保罗牧师,还有董先生等常来上饶传道。起初在东门外白马州租用民房为教堂,并公推苗玉兰教士主持本堂教务。他广为宣传耶稣救世人福音和耶稣基督降世救赎罪人等教理。因而教会发展很快,信仰耶稣基督者骤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清代州县官员的支持下,教会发动教徒捐献钱财、田地,购买了马皇庙旧址(现市区内上饶市保育院)兴建教堂一座,占地面积595平方米,内有大小礼拜堂2 栋,住房30余间。民国元年(1912),上海差会(亦称内地会)拨款在马皇庙增建二层楼房1栋,计有住房20余间。这时上海差会还派了一名姓任的教士来上饶,作为苗教士的助手开展教堂工作。
(上图为老广场图片,广场边消防塔楼后面就是老教堂位置,老教堂文革期间被用于办纸箱厂)
民国15年(1926),教会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取名崇德小学,校训是“爱诚”。校址就在教堂内,供信徒子女入学。学生达一百余人。除有完全小学外,还设有补习班,教授中文、英文、数学等课程。直到1936年因缺乏教师和经费无着落而停办。在此期间,教堂还办起了育婴堂,收容了被遗弃的多名弃婴和幼女孤儿。同时在下西街三官殿张家设立了教会医院,取名为“生命医院”,由教友左佐明医师(英国教会医院留学生)主持医院医务。是上饶城区第一所西医院,治愈了许多病患者,为上饶民众做了件有益之事。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苗教士因年老体弱,申请回国去了。1938 年,上饶内地会成立执事会,推选华人传道方耕山为执事长。其后,上海差会曾先后派来了西方来华传教士包德生牧师、钱牧师、杨牧师以及符教士、戴教士、邓教士等人到上饶来牧养教会传扬福音。但不久都一一回国了。教会事务遂由韩道明主持。
1942年春执事长方耕山发动信徒捐款,原先停办的教会学校“崇德小学”复校,校址改设楼家巷,方耕山任校长。直到1950年9月才停办,为人民政府接收。
民国31年(1942)4月日本军队攻占上饶,信徒四散逃难,教会活动停止。当年8月底日军撤出上饶,但美国军队紧接着又占住教堂,教会礼拜活动仍无法开展。同年秋,铅山信徒湖坊乡人胡蒙恩在八角塘设立福音堂,主持礼拜。后因信徒不断增加,教堂房子过小,不够使用,民国32年秋,教堂移至抗建路原茶叶行旧址。1944年11月胡蒙恩返回故乡铅山县湖坊乡,教堂由方耕山主持。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军撤走,教堂由抗建路迁回马皇庙原址。同年11月,上海差会派加拿大人戴维恩和夫人戴施美以及英国人老戴女教士等来上饶主持教会事务。1948年到1949年春,上海差会再派加拿大人费静芳、乐培思等女教士来上饶进行布道传教。上饶解放后,这些外国传教士均先后回国。一切教务均由中国传教士独立自主地依法行使。上饶市基督教由基督教执事会名誉主席方耕山(执事长)担任,至于讲道礼拜,则聘请刘牧师负责,1951年,刘牧师返回内蒙呼和浩特市老家。
解放初调查,上饶内地会除上饶马王庙总堂上饶市基督教堂外,在里沙溪、郑家坊、枫岭头、湖村、应家、皂头街、上泸街等地建有分堂。
解放后,上饶内地会走自治自养自传道路,经济上不再依赖西方差会。宗教活动继续,方耕山为驻教堂全面负责人,执事长则由浙江人谢炽昌代理,教堂另聘毕业于重庆神学院的陈天赦牧师来上饶主持教堂工作。其他主要执事人员有韩爱莲、段春香、邵恩得、黄存树等。后成立“上饶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筹备委员会”,由方耕山任主任委员,方耕山还曾被选为市人大代表。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陈牧师被错划为“右派”勒令离开上饶。这时上饶市基督教堂无牧师主持教务工作,教堂被占用,无礼拜活动场所,之后上饶教会活动停止。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不动产被改作他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区的基督教活动逐渐恢复。1985年5月调查,主要活动点有8处:茶山路、铁路油库巷、郭门村、龙潭村塔底、东瓦窑村、汪家园村、同心村下弄、中山路273号。1994年7月22日上饶市(现信州区)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无偿划拨上饶市基督教堂土地两亩(折算1334平方米),位于三江101地段的原水产场(即现在的钟灵东路12-6号),经教会发动信徒自愿奉献建堂资金,于1995年建造了一栋两层的临时过渡教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97年5月,又建造一栋两层楼的“圣爱老人院”,建筑面积176平方米。由于聚会人数不断增多,信徒们再次捐献,于2000年5月1日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7平方米的三层大教堂,一楼为办公场所和教牧宿舍,二楼三楼为聚会场所,三楼为剧院式后楼座,总共能容纳信徒聚会一千人以上。
文革后教会恢复公开活动,开始时都在信徒的家中聚会崇拜。那时各地教会也称为家庭教会,在教堂建立起来后教会也逐渐正规化,教会自身管理也走上正常的轨道。目前城乡各教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堂或聚会点。只有老姊妹吴慧裕家仍保留家庭聚会,每逢礼拜天都召集附近年老的弟兄姊妹来到她家一同敬拜神!
文革后教会恢复经历了家庭教会期(1978年-1995年),过渡教堂期(1995-2000)和重建教堂期(2000-现在)。
上饶市基督教堂两次建堂,1903年的建堂由苗玉兰教士(1903年)负责,2000年的重建由谢炽昌长老负责。历年来教堂负责管理的人员有:苗玉兰教士(1903年)、韩道明牧师(1937年)、胡蒙恩同工(1942年)、方耕山同工(1944年)、戴维恩牧师(1945年)、方耕山同工(1950年)、陈天赦牧师(1953年)、谢炽昌长老(1985年)、陈以服长老(2005年)、张清山同工(2013年)。
1993年4月5日在家庭教会许冬香长老家召开了上饶市(现信州区)基督教首届代表会议,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教会合法权益。选举主任委员:谢炽昌;常委:李亮辛、王文贵、梁云龙、李菊荪;委员:许冬香、陈雪荣、艾萍、徐安慰、吴有丰、杨维仔、汪彩菊、吕月芬、施春香、杨夏炎、邱森莲、张锦菊。
过渡教堂建成后1998年10月26日召开了上饶市(现信州区)基督教第二届代表会议,成立基督教协会,为全区各教堂聚会点的教会事务提供服务。三自与协会的选举结果为:主委兼会长:谢炽昌;副主委兼副会长:王文贵、胡锡琴;常委:丁芝银、艾萍、许冬香、李菊荪、陈以服、陈雪荣、郑乃均、李少才;委员:艾继福、冯仕清、刘一忠、汪彩菊、杨维香、洪顺正、张锦菊、徐传海、袁红花、黄金风、程英泉、鄢家溪。
上饶市基督教堂新堂建成后2005年12月15日召开了信州区基督教第三届代表会议,选举三自主委:李菊荪;副主委:陈以服、张清山、陈雪荣;协会会长:陈以服;副会长:李菊荪、张清山、陈雪荣;常委:王文贵、丁芝银、艾继福、洪顺正、郑树全、胡芳;委员:鄢家溪、张荣寿、苏晓红、管水碓、候清定、徐志树、杨尚光、杨运火、徐银根、高传华、胡锡琴、张锦菊、徐传海、杨维仔、封冬英、汪彩菊、徐冬仙、林莲香、黄连月、许冬香。
文革后家庭教会期有燕京神学院毕业的铁路医院张医师帮助教会牧养证道,信州区基督教两会成立后,先后聘请金陵协和神学院毕业生李亮辛牧师,华东神学院毕业生李少才和黄金凤夫妇帮助教会牧养证道。2004年之后教会主要是依靠自己选送到江西圣经学校的毕业生来牧养教会。
2013年1月23日上饶市基督教堂通过信徒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堂务委员会,主任:张清山;副主任:李菊荪;委员:郑树全、胡芳、邢久青、吴淑珍、梁小梅、邓德智;顾问:陈以服。上饶市民族宗教局同意予以备案。之后增补杨志泉、王慧萍、郑春莲、吴文仙、白璐为堂委成员。目前教堂服事的圣职人员有牧师:张华珍、王英;教师:陈雪荣、郑树全、胡芳;长老:李菊荪、陈以服、曾雪荣、许冬香、邢久青、梁晓梅。教堂聘用的专职传道人有四人:王英牧师、胡芳教师、杨美荣同工和孙美香同工。教堂堂委、教堂圣职人员、教堂专职人员,大家主里合一,谦卑事奉,同心兴旺福音、建立基督教会。
目前上饶市基督教堂的牧养方式主要是以堂带点,帮助信州区二十多个堂点共同牧养,在主里一同长进。这些堂点有:东郊教堂(负责人:李连英同工、丁芝银长老)、五三教堂(负责人:温萌长老、胡锡琴长老)、沙溪教堂(负责人:娄元明长老)、滩头教会(负责人:王文贵同工)、潘岭教会(负责人:郑丰庆同工)、龚家教会(负责人:林传土同工)、水南教会(负责人:黄莲月同工)、大市场教会(负责人:白璐同工)、庆丰教会(负责人:鲍菊仙同工)、江光教会(负责人:王建英同工)、新天第教会(负责人:徐海英同工)、茶山教会(负责人:梁晓梅长老)、沽塘教会(负责人:杨学富同工)、东门教会(负责人:张锦菊同工)、东都教会(负责人:陈小妹同工)、东山教会(负责人:洪秋英同工)、周家埠教会(负责人:苏小红同工)、张家教会(负责人:徐奀娜同工)、塘尾教会(负责人:杨运火同工)、郑家坞教会(负责人:翁信金同工)、霞湖教会(负责人:管水碓同工)、清源湾教会(负责人:郑忠军同工)、新昌教会(负责人:候青定同工)、旧库教会(负责人:徐银金同工)、大山坞教会(负责人:杨维真同工)等。各教会在主里彼此联络得合式,相互帮助,在爱中建立基督的身体,成为耶稣基督见证的金灯台!
1997年5月23日教堂创办成立的“圣爱老人院”,在办院二十多年来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教会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老人院面向社会奉献爱心,关爱老人,收费低,服务质量好,得到居住老人们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上饶晚报报道了圣爱老人院并予以高度的评价。多次获得江西省基督教两会颁发的服务社会奖和敬老工作奖。历任圣爱老人院院长有许冬香长老、余来红同工、吴淑珍同工、邢久青长老,她们带领老人院工作人员用爱心践行了自己的基督信仰。圣爱老人院是市教堂爱心慈善工作的窗口,教堂多次拨款资助、维修装潢,使老人们住得起、住得好,切身感受到从神而来的爱,不辜负“圣爱老人院”的名号!
自从耶稣基督的福音1871年进入上饶这片土地,上饶各县区的教会也逐渐建立起来,得救的人数不断加增。福音进入了上饶市各城、各镇、各乡、各村。2004年各县市区负责人齐聚上饶市基督教堂过渡教堂召开上饶市基督教第一次代表筹备会议。2006年元月23日召开上饶市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的两会班子成员有主委林裘寿,会长张华珍,副主委副会长谢炽昌、李菊荪、陈以服、饶玉堂、徐忠旺、张约瑟、杨兴炉、刘长松、王冬秀,秘书长张清山,总干事谢永鸿等人。2012年11月28日召开上饶市基督教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举的两会班子成员有主委林裘寿,会长张清山,副主委副会长李菊荪、饶玉堂、吴普省、徐忠旺、杨兴炉、刘长松、王冬秀、娄焕荣,秘书长兼总干事苏前高等人。上饶这片土地是富饶之地,是上帝祝福之地。愿福音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往下扎根,向上生长,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上饶教会要成为既合神心意又得众民喜爱的教会。
上饶市基督教堂的历史就是上饶教会的历史,这些历史充满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圣灵的带领,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在天上荣耀归于至高独一真神,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阿们!
注:文革前历史主要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志-江西省宗教志》和《上饶地区志》,为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