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2.1a] 诗36:9;林后4:6 信心的对象是基督
04/23/
我们对“信心”若有较清楚的定义,就容易明白所讨论的这些内 容,也使读者明白信心的力量和性质。我们复习前面所说过的:第一,神藉着律法向我们宣告我们所当行的;我们若违犯律法的任何部份,则律法所宣告的恐怖永死刑罚,必临到我们。第二,按照字句来遵守律 法,不仅是困难,更是超乎我们的力量,绝非我们能力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若看看自己的本相,思想我们配得什么,就毫无盼望可言;乃是被神弃绝,并伏在永死刑罚之下。第三,只有一个救法能救我们脱离这悲惨灾祸,就是:救赎主基督来拯救我们,因为天父出于他无限的良善慈悲,藉着基督的手来怜悯我们,定意施行拯救。只要我们以坚定的信心领受他的怜悯,并以坚固的盼望投靠他。
现在我们应当查考此信心的性质,我们这些蒙神收纳为儿女的人,是以此信心领受天国的福分;因为如此伟大的救恩成就在我们身上,绝非人的意见或劝服所能办到的。我们也必须更加细心热诚考察信心的真实特征,因为关于此点,现今有许多人受迷惑落入危险。事实上,当大多数人听到“信心”此词时,所理解的只是停留在同意福音的历史事 实。其实,当信心在各学派中被讨论时,他们只说神是信心的对象,并藉虚幻臆测误导可怜的人们陷入迷途,而没有引领他们达到正确目标。
因为“神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6:16),基督必须作我们的中保。基督称自己为“世界的光”(约8:12),也称自己为“道 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基督,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他是我 们“生命的源头”(约14:6;诗36:9);惟有圣子和圣子所愿意指示的人,才认识圣父(路10:22)。保罗据此宣告“不知道别的,只知道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保罗在使徒行传二十章叙述他所传讲的是“信靠基督”(徒20:21)。另外也引述基督的话:“我差你到外邦人那里去,要叫他们……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6:17-18)。保罗也见证:神的荣耀在基督身上向我们显明,这即是“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基督的面上”(林后4:6)。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2.1b-2a] 约17:3;彼前1:21 信心建立在真理知识上,并非假装敬虔
04/24/
的确,信心只仰望独一真神。然而也必须加上“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约17:3)。因为若基督的荣光没有照耀我们,则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父神。因这缘故,父神将他所要启示的一切,交托他的独生 子,他在基督里启示我们;所以基督藉传达父神的恩福,就彰显了父神荣耀的本体真像(来1:3)。
前面说过,我们必须被圣灵吸引,才会被唤醒寻求基督;照样,我们也强调:惟有藉着基督是神本体的真像,我们才能寻见那看不见的父神。在讨论信心的目标时,我们必须晓得我们往哪里去,以及走哪 条路。那惟一正确并防范一切错误的途径,就是那位既是神又是人的基 督:因为他是神,他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因为他是人,他就是引领我们达到目的之途径。目标与途径都在基督里。在保罗讲论劝人信靠神 时,论到信心,经常强调:信心惟有全然在基督里,才得坚稳。彼得最为清楚将“藉着基督”与“信靠父神”连结一起,说:我们藉着基督相信父神(彼前1:21)。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作了许多邪恶之事,其中之一就是用帕子蒙住基督,遮掩了他的真相。除非我们直接注目仰望基督,否则我们必在无尽的迷宫中徘徊流荡。他们以模糊的定义磨损“信心”,并且几乎到完全消灭的地步,甚至捏造了“盲从的信”这虚构之词。他们利用此词掩饰自己极大的无知,又迷惑可怜又悲惨的人们,害死他们。我们必须坦白指出事实的真相,此虚构之词不仅埋葬了真信心,也完全毁坏了真信心。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2.2b-3] 约17:3;林后5:18-19 天主教“盲从的信”是错误的
04/25/
天主教所说的“相信”,是指“不需要明白任何事情,只要情感上完全顺从教会所说的”。这岂是“真实的信心”?信心不是建立在无知 上,乃是建立在真知识上。并且这知识不仅是认识神,也是认识他的 旨意。我们得救恩,并非因为听从教会所定规的一切,无条件信以为真;也不是因为将查考和认识的责任都推卸给教会。我们得救恩,乃是因为认识神是我们慈悲的天父,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林后5:18-19),并认识父神使基督成为我们的公义、圣洁、生命。我们是藉此认 识,不是藉着感觉,得以进天国。因为当保罗说:“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10)时,他表明:人不明白,也不去考察,就凭感觉去信,这是不够的。反而,他要求我们清楚认识神的恩慈良善是我们称义的根基。
我们不否认人人都有所不知,被无知环绕;我们承认对许多事情是模糊不清的,直到我们脱去肉体时,我们才能更亲近神,更加清楚。对于这些我们不清楚的事,我们最好是保留判断,不要作最后决定,勉励自己持守教会的合一。然而,若以此为藉口,假谦卑的将“无知”称为“信心”,则是极其荒谬的!
因为“信”在于认识神和基督(约17:3),并非在于敬畏教会。我们看见天主教利用他们自己“盲从的信心”,建造出此庞大迷宫!任何事物,只要假冒在“教会”标签之下(有时甚至是最可怕的谬误),未受教育之人就毫不分辨地奉之为神谕。这种粗心大意且易于上当受 骗,将他们带到毁灭的边缘,然而天主教却为这种“盲从之信”辩护;只要说“这就是教会所信的”,人们就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如此,他们幻想:他们在谬误中拥有真理,在黑暗中拥有光明,在无知中拥有真知识。
我们无须多费时间驳斥他们;我们只是劝读者将天主教这些教义,与我们所说的互相对照。真理本身就是自明的,足以驳倒他们一切的错误。他们从不问信心是否应该被重重的“盲从”包裹,反而将“信徒”定义为以无知麻痹自己的人,只要他们在自己所不明白的事上,完全同意教会的权柄和裁判,这样的人更蒙称赞。这等于否认圣经的教导: “认识真理与信心是连结的”!( 约8:31-32 ;17:17;罗10:17;提后1:12)。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2.4] 可9:24;罗12:3 信心也会被疑惑所围绕
04/26/
当我们在世上寄居时,有时是以信心谦卑顺从神的引导;不仅因许多事情仍向我们隐藏,也因为谬误如密云般笼罩我们,使我们无法知清万事。对于最敬虔的信徒而言,智慧的道路就是以安静、谦卑的心努力前行。所以,保罗劝勉信徒:若有人在任何的问题上彼此意见不同,就当等候神的指示(腓3:15)。经验告诉我们,直到我们解除肉体的 束缚,我们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每日研读圣经,都会遇到许多不明白的经文,这都见证我们的有限与无知。神以这界限约束我们,按照他自己的美意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罗12:3),连最有智慧的教师也需要谦卑学习。
在基督的使徒获得完全的光照之前,他们的信心就是“谦卑顺从”的明显例证。我们看见他们在最初受教的启蒙阶段极为吃力,在最小的事上也裹足不前;虽然聆听主的教训,却仍长进缓慢。当他们听到妇女的报告时,奔向坟墓查证,却仍然不真相信主的复活,仍未醒悟(路24:11-12;约20:8-9)。既然基督先前见证他们是有信心的,所以若说他们毫无信心,则是错误的。事实上,除非他们相信基督将从死里复 活,否则必失去一切的盼望。妇女们以香料膏主的身体,并非迷信,显然她们仍有盼望主会复活。
门徒相信主基督所说的话,因他们知道他是信实的,然而,无知仍盘据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信心陷溺在黑暗中,以致他们惊惶失措。圣经记载:最后到了基督复活向他们显现,教导他们明白“为何主基督必须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路24:26),他们才真正相信基督肉身 复活。
这并非说他们从那时才开始相信,乃是说:从前埋在心中“信心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好像已死),在那时以新生的活力破土而出!因为原先他们心中有的,是真实的(虽然是隐藏的)信心,因为他们敬畏且领受基督为他们惟一的教师。然后,他们听了他的道,领了他的教,确信他是他们救恩的根源。最后,他们相信基督是从天上而来,他藉着天父的恩典,将他们聚集带到天上。所以在所有信徒身上,真实的信总是有不信的恶心在旁搅扰(可9:24),我们无须再找其他证据,来证明此点。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2.5] 约4:42,50-53 “谦卑听从”是真信心的前身
04/27/
我们可以称“谦卑听从”是“信心的预备”而非信心本身。福音书叙述许多人相信基督,仅仅只是因看见基督所行的奇妙神迹,而被吸引来信基督是那应许的弥赛亚。然而他们一点也没有被福音的教训所影 响。这种敬畏的态度,使他们愿意顺从基督,就美其名被称为“信”;然而这不过是“信的起始”。
例如,那位大臣来求基督医治他儿子,他“信”主所说的“你的儿子活了”(约4:50),约翰记载说当大臣回到家后,他自己和全家都 “信了”,再次相信基督(约4:53)。因为他先接受基督亲口所说的话为圣言,然后服从基督的权柄,接受他的教训。然而,我们必须知道他是先有受教的心,愿意学习听从,所以在前段经文中说他如此相信,表示已有某种信心,而到了下一段经文,就被称为基督的门徒。
约翰记载撒马利亚人信主的经历,可作为另一例证。他们因为如此相信一位妇人的见证,就急忙来到基督这里;但在听到基督的话之后,对那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是因为你的话,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约4:42)。这些例子使我们清楚看见:那些尚未领受基要真理却愿意听从的人,一般而言被称为“信的人”,然而这并非是真实的信。圣经称他们为“信的人”,乃是出于神的恩慈,乐意恩待这些对主有尊敬之心的人。
然而,这有受教之心且愿意学习,与无知盲从有天渊之别;那些满足于天主教所发明的“盲从的信”而懒惰安逸的人,与上述的大臣与撒玛利亚人是截然不同的。保罗严厉地斥责那些“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后3:7)的人,何况那些故意高举“无知盲从”的人,岂不是更加可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