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A:借着信心重生:悔改

2025-04-28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2a] 太3:2;徒5:31 悔改是信心的结果;悔改的根基是福音

06/09/


        真实得救的信心,使我们与基督连结;我们也藉这信心享受基督的恩福。我们必须解释“信心”带来的果效,就是我们所经历的结果,否则我们对此真理的认识,仍是模糊不清。因此,圣经教导说:福音的总纲在于“悔改”和“罪得赦免”(路24:47;徒5:31)。任何对“信心”的讨论,若忽略这两个题目,就是肤浅和残缺不全,也就近乎无用。悔改和赦罪,就是“生命更新”和“与神和好”(白白恩典),都是基督赐给我们的;并且二者都是我们藉信心来领受的。因此,按照道理和教导次序,我们必须讨论这二者。
        首先,我们要立即从“信心”来论“悔改”。因为,若我们正确了解这两者的关系,就能更清楚明白:人是如何唯独因信称义,白白恩典的赦免;而且“白白的称义”与“实际的成圣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都当承认此事实,毫无异议:“悔改”不仅是随着“信心”而来,也是“信心”所产生的。因为福音的传讲,提供了赦罪与饶恕,使得罪人脱离撒但的权势、罪的辖制、恶的捆绑,得以被迁入神的国里。所以,凡是领受福音恩典的人,必定是离弃从前犯罪的生活,进入义路,并全心过悔改的生活。然而,有些人以为悔改先于信心,而不是来自信心,他们不认为悔改是信心所结的果子。这些人从未经历到悔改的力量,他们根据不当且肤浅的辩论,采取错误的看法。
        他们说:基督和施洗约翰在讲道中,先劝人悔改,然后才加上说天国近了(太3:2;4:17);这是主吩咐使徒所要传讲的信息,而且根据路加的记载,这也是保罗传讲的次序(徒20:21)。他们迷信地拘泥于字词的出现次序,却忽视这些字词的连结意义。因为,主基督和施洗约翰是这样传讲的:“你们应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太3:2原文直译)。他们竟然不顾连接词“因为”,岂不知主与约翰所说应当悔改的原因,是因天国恩典和救恩应许已经来了吗?所以,这话的意思就是“既然神的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所以中文和合本译作“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2b] 诗130:3-5 信心领受福音,结出悔改的果子

06/10/


        马太叙述施洗约翰传讲“你们应当悔改,因为天国近了”之后,就说以赛亚的预言在他身上应验:“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太3:3;赛40:3)。先知以赛亚说那“人声”是奉命以“安慰和喜信”为开场白(赛40:1-2)。当我们说悔改来自信心 时,并非假想“信心”需要间隔一段时期才生出“悔改”,因二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指明:除非人藉信福音而知自己是属神的,否则他不能认真向神悔改。除非人先认识神的恩典,就不会真深信他属于神。
        有些人感到迷惑,因为看见许多人先是良心恐怖不安而被迫顺服,然后才认识领会到恩典。此良心不安是“起始的惧怕”,被天主教神学家视为美德之一,因他们认为这是真正顺服的一部分 。但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关键,并非基督如何用各种方式引导人归向他,或如何预备我们追求敬虔。我们乃是说:“惟有基督将圣灵赐给他的子民,圣灵在人心中作主,否则人不可能有真实的正直”。
        其次,我们也根据诗篇:“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4),除非人信靠神对他赦免之恩,否则他决不会真正敬畏神。没人会甘心约束自己顺服律法,除非他深信神喜悦他的顺服。神对我们的宽容和赦罪恩典,证明他的父爱。何西阿的劝勉也显明此点:“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何6:1)。赦罪的盼望赐给子民,激励他们,免得他们怠惰陷于罪中。
        有些人将良心恐怖不安,当作真实的顺服,显然是将现象当作本 质,犯了大错。他们还疯狂教导说罪人当从悔改开始就当行告解礼,也吩咐初入教者,指定他们行几天的苦修告解与悔罪礼,等到这些日子结束之后,才准许他们领受福音的恩典。这些人包括许多重洗派的人,尤其是那些自以为属灵而高举苦修的人;还有天主教的耶稣会,以及同样追求以悔罪来积功德之人。显然,他们昏庸的心态所带出的结果是:将“悔改”局限于几天的礼仪之内。其实,基督徒一生都应当不断悔改。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3] 罗6:11-14 治死老我,新人复生

06/11/


        熟悉“悔罪”的人,遵照圣经以单纯真诚之心来说明其意义,他们说“悔罪”包括两部分:治死罪(向罪死),复生(向义活)。他们将“治死罪”解释为:心灵的忧伤,意识到自己的罪和神的审判,而产生惧怕。因为任何人在什么时开始真正认识罪,就在那时开始真正憎恨厌恶罪;那时他从心底对自己不满,承认自己是可悲和失丧的,并渴望洗心革面,重新作人。
        再者,认识自己的罪孽深重,必开始感受神的审判刑罚(因为这是认识自己罪况的立即结果),他受击打以致于惶恐万分。他因被降卑和沮丧而颤抖;心灰意冷,至终绝望。这是悔改的第一步,通常被称为 “痛悔”。
        他们解释“复生”为信心所产生的安慰。这乃是说,当一个人认识己罪、畏惧神,后来仰望神的良善恩慈,认识神在基督里的怜悯、恩典和救恩,悔改恳求赦罪;于是他就在主基督里经历赦免之恩,心灵复 苏,恢复勇气,于是出死入生。
        他们以上所说的这些,只要加以正确的解释,就足以表达“悔改”的果效。但是有人将“复生”解释为人心在扰乱和惧怕平息之后,所得到的快乐。这种解释我们并不赞同,因为“复生”意思并非仅是快乐而不再惧怕而已,乃是渴慕过圣洁和敬虔服事神的生活,而且这心愿来自于新生。真正的“悔改”是向罪死,向自己是死的,为要开始向 神活着;真实的悔改是“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罗6:11)。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4] 林后7:9-11 律法之下的懊悔,福音之下的悔改

06/12/


        另有人因为看到“悔改”此词在圣经上有不同的含意,认为“悔改”有两种形式。为了区分这二者,他们称第一种为“律法之下的懊悔”。经由这懊悔,罪人因被罪深深烙印所创伤,并惧怕受神烈怒而遭击打,陷溺在这搅乱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称第二种为“福音之下的悔改”。在此悔改之中,罪人虽然痛苦地遭受击打,却胜过它并投靠基督,作为医治他的良药,除去惧怕的安慰,和痛苦时的避难所。
        有关“律法之下的懊悔”,他们提出三个例子:该隐(创4:13),扫罗(撒上15:30),和犹大(太27:4)。圣经记载这三人的懊悔,是要我们看见: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是严重的,并且惧怕神的忿 怒。但是他们认为神祇是报仇者和审判官,所以这种想法就笼罩了他们的心。因此,他们的懊悔,仅仅是引他们进入地狱的通道。他们在今生已进入此通道,并且已开始经历刑罚,最后必须面对神的威严所发的烈怒。这就是所谓“世俗的忧愁叫人死”(林后7:10)。
        我们看见“福音之下的悔改”,是那些被罪的毒钩刺痛的人,真心信靠神的怜悯被复兴且被更新,回转归向主。当希西家王听到他将死的消息时,他被恐惧击打。他流泪祈祷,并仰望神良善恩慈,就重新恢复信心(王下20:2;赛38:2)。尼尼微人被警告将灭亡时,便惶恐不 安;披麻蒙灰认罪祷告,期望神转离烈怒,赦免他们(拿3:5, 9)。
        大卫承认他在数点百姓的事上犯了大罪,他求告神说:“耶和 华啊,求你除掉仆人的罪孽”(撒下24:10)。当拿单斥责大卫时,他承认自己犯了奸淫罪,并俯伏在神面前,同时等候赦免(撒下12:13, 16;诗51篇)。那在五旬节听彼得讲道而感到扎心的人,也是如此悔改;他们因信靠神的良善恩慈,接着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 行?”(徒2:37)。彼得自己也曾经这样悔改;他是痛哭了(太26:75;路22:62),但他没有停止仰望神。这就是所谓“依着神的意思 忧愁,以致于得救”(林后7:10)。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5] 徒20:21;26:20 “悔改”是离弃自己归向神
06/13/
       有人认为“悔改”包含“信”,将“信”放在“悔改”之下。然而根据圣经,“悔改”的定义并非如此。将“信”包括在“悔改”之下,与保罗在使徒行传中所说的不合:“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21)。在此保罗说“向神悔改”和“信靠主”可区分为两回事。难道真实的“悔改”能与“信”分开吗?绝不可能。然而,虽然二者是不能分开的,我们仍应加以区别。就如 “信心”与“盼望”密不可分,然而,信心和盼望却是不同的;照样,虽然“悔改”和“信”是永远连结的,但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
        其实,“悔改”是包括人回转归向神的整个过程,而且“信”是回转归正的主要部分。“悔改”在希伯来文是从“回转”衍生来的;在希腊文原意是“改变心意”。所以“悔改”本身也包括这两种字源意义;“悔改”就是我们离弃自己,归向神,并且离弃旧的心思意念,穿上新的。据此,我们能如此定义“悔改”:我们的生命真正回转归向神,这回转归正是出于纯洁诚恳的敬畏神;“悔改”包括:治死我们肉体和旧人,以及在圣灵中的苏醒复生。
        我们必须根据此定义,来了解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所传讲的信息,他们劝勉当时的人要悔改。他们竭力诉求的就是这一件事:人们既因己罪感到混乱,因惧怕神的刑罚而扎心,就当谦卑跪在他们所冒犯之神的面前,以真悔改的心,回转归正。所以,“当回转归向神”,“当悔改”(太3:2)这些同义词交替使用。圣经历史记载:那些从前放纵私欲、不理会神的人,开始顺服他的真道,且听从领袖所呼召的,回归正道,就说他们是“一心归顺,专心归向耶和华”(撒上7:2-3)。
        当约翰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路3:8), 保罗说“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26:20;罗6:4),他们就是劝人在一切生活行动,都彰显并见证如此的“真悔改”。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