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C:借着信心重生:悔改

2025-04-28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1] 罗7:14-25 罪在我们身上不再作主,却仍住在我们身上

06/19/


        神洁净他的教会,为了使教会成为“圣洁没有瑕疵”,所以他应许“用水藉着道”来洗净选民(弗5:26-27)。这是指洗净罪污罪咎,并非指他们不再有罪。神成就了这事,是藉着重生他自己的子民,摧毁了罪在他们身上的权势。这是藉着圣灵的运行,使他们在争战中得胜。罪虽然不再作我们的主,却仍然住在我们身上。因此,我们的旧人和基督同钉十字架(罗6:6),而且神儿女已经脱离罪的律了(罗8: 2)。我们里面虽仍有残存的罪,这“住在里头的罪”不再作王统治我们,但是不断的搅扰我们。这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因而无法骄傲自恃。
        我们承认在我们里面仍有罪性的存在,然而神已经赦免我们,不将罪归算在我们身上,如同我们已被算为洁净。这全然是出于他的怜悯,使圣徒罪得赦免,他们在神面前不再被视为罪人而被定罪。要证实此真理并不困难,因为这是圣经明确的教导。保罗在罗马书七章中的教导,是最清楚的见证。保罗在此描述的,是重生之人的经验(罗 7:14-25),这是自古以来的教会正统信仰。
        对于此段经文中“恶”和“罪”这两个字,那些反对者吹毛求疵,想从这两个字望文生义,但他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恶”是违背神的律法;“罪”是反对神的公义。总之,谁都会承认:灵命上的悲惨光景,必是从罪而来的。这些都是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对罪的具体描述。
        律法也清楚向我们显明整个问题的真相,因神的律法吩咐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申6: 5;太22: 37)。既然我们的心灵各方面都应当充满对神的爱,所以只要人的心思有丝毫的情欲念头,引领他偏离对神的爱、归向虚妄,他就没有遵行这诫命。如何解释呢?我们受到突发的意念驱使、感官的接受刺激、心智的思想形成,这一切都是灵魂的机能。当这些机能容让虚妄邪恶的念头进入时,就证明人缺乏对神的爱。因此,人若不承认一切体贴肉体的是罪,若不承认情欲是罪的源头而美其名为刺激,就必然否认“违背律法是罪”。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2] 罗7:21-25 人堕落后,本性全然败坏

06/20/


        罪人所有的欲望都是不洁的,所以都是有罪的。有人认为这是荒谬的说法,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欲望是造物主所赋予人的本性。我们的答覆是:我们所指责的并非神造人时赐给人的正当欲望,若是删除这些人受造时的本性欲望,等于是摧毁人性。我们所指责的,乃是那些悖逆、无法无天、抵挡神治理次序的冲动。
        人犯罪堕落所导致的结果,是人性一切功能都已被罪污染败坏,甚至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是持续的脱序和放纵。既然人的欲望与这败坏放纵无法分开,这些欲望都被污染变成邪恶的欲望,因此我们说,在人犯罪堕落之后,人的一切欲望都是邪恶的。简言之,我们说人的欲望是邪 恶的,都是罪,并非因为是来自当初被造的本性,乃是因为它们悖逆放纵;它们之所以是悖逆放纵,因为没有任何纯洁正直能出于败坏污秽的本性。
        重生得救的人,所犯的罪已经得到完全赦免;然而罪性仍然残存在我们里面。我们的肢体里仍有“罪的律”存在。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得胜这罪的律(罗7:21-25)。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3] 加5:17;雅1:15 信徒肢体中仍有“犯罪的律”
06/21/
       奥古斯丁论到与“罪的律”有关的两要点:在信徒灵命重生时,罪的律不能在他生命中作主,其权势已被击败;另一点是罪的律仍存在信徒必死的肉体中。罪的律已被免除权势,乃因神在重生信徒时免除罪咎的刑罚。但罪的律仍存留在人身,它产生情欲,信徒必须争战得胜之。罪的律也在使徒保罗身上,罪咎虽在受洗时得赦免,罪性却仍残存在他身上(罗7:23)。罪的律造成的罪孽,虽在受洗时被免除,而罪本身却仍存留,所以肉体情欲与圣灵相争(加5:17)。罪在从前捆绑我们的罪咎上已失效;直到我们离世完全成圣前,里头的罪仍旧反抗我们。
        罪弄瞎了罪人的心眼,使人不信神。罪的刑罚是报应骄傲的恶心,这是公义的。瞎眼的心灵偏行己路行恶,这是犯罪的原因;所以肉体的私欲,是与圣灵相争的。这肉体的私欲也是罪,因是明知故犯的悖逆。罪的刑罚是因悖逆所当得的报应;罪的起因是人受罪污染而认同悖逆。
        以上是奥古斯丁的论述,他毫不含糊说明罪的起因、权势、刑罚,通称为“罪”。他反驳了伯拉纠(Pelagius)的异端,并证实了纯正的 教义,不畏惧人的毁谤。他警告我们:你若体贴肉体的私欲,事奉罪的律,你就当悔改听从使徒的吩咐:“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罗6:12)。他并非说“不要容它存在”,乃是说“不要容它作王”。只要你活着,你肢体中就仍有“罪的律”作祟。但是你至少要知道其王权已被摧毁,不听从它的命令。
        那些宣称“私欲”不是罪的人,想引用雅各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雅1:15)以支持他们的观点。而我们能毫不费力的驳倒 之。因雅各在此所说的“罪”是指邪恶的罪行与过犯,而“私欲”是指因罪性而来的欲望,若不立刻制止,必定产生罪恶的行动,正如胎儿出生成婴儿,胎儿和婴儿是同一个生命。雅各称“私欲所怀的胎”必定生出“罪”来。所以“私欲”本身就是邪恶的,在神眼中是当受咒诅的。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4] 加5:16-23 信徒在今生不可能全然无罪
06/22/
       现今世代中,有些人以疯狂的经历当作是圣灵的重生。他们宣称神的儿女已恢复到无罪的状态,所以无须担心防范肉体的私欲;认为自己有圣灵的引领,在他的带领下就永不会犯罪。他们公开且狂傲地喧嚷他们的教义,然而竟然有人会跟从如此疯狂的说法,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的教义确实是可怕的!因此,那些定意将神的真理变为虚谎的人,应当遭受公义的刑罚。他们将可敬的和败坏的、义和不义、良善和邪恶,美德与恶行的区分抹杀了,因为他们将有罪的当作是无罪的。难道分别善恶的标准已经荡然无存了么?
        他们说:“分别善恶的标准是来自老亚当的咒诅,而基督已救我们脱离了这咒诅”。如此一来,贞洁和淫乱、诚实和狡诈、真实和虚假、公义和勒索,就毫无两样。这些经历挂帅的人说:不要担心害怕,跟从你的感觉,圣灵绝不致吩咐你作错,只要你大胆放下自己,任凭他来带领你。我们应当对这荒谬教导感到震惊。然而,对于那些被疯狂情欲所蒙蔽、丧失理智常识的人而言,此说法是极受欢迎的。
        请问他们主观捏造的,是怎样的基督呢?他们所妄论的,是怎样的圣灵呢?但我们所相信的只有一位基督,他的圣灵只有一位,就是众先知所教导的,福音所宣告的,圣经所清楚启示的。这位基督并非他们所说的那样。圣灵所结的果子并非谋杀、淫乱、酗酒、骄傲、纷争、贪婪、欺哄;反而是仁爱、谦卑、冷静、温和、平安、节制、真理的果子(加5:19-23)。圣灵并非使人轻浮,不会叫人不分辨是非、冲动 行事,反而是赐人智慧与悟性,使我们能辨别是非。圣灵必不会激发人放荡淫乱;反而使我们分辨合乎或不合乎律法,教导我们忍耐与节制。
        就基督徒而论,神的灵并非从混乱的幻觉来认识,不论是他们自己作梦幻想的,或是依照别人的经历所编造的。他们乃是敬虔的根据圣经来认识圣灵。圣经教导两件关于圣灵的事。第一,神为了使我们成圣而赐下圣灵,使我们得洁净,脱离一切的污秽;使我们顺服神的义。除非我们制服约束我们的情欲(就是那些人要我们放纵的),否则我们无法顺服神的义。第二,虽然圣灵使我们成圣,洁净我们,因为我们仍在肉身之内,仍受许多罪恶攻击,为软弱所缠绕。所以我们距离“完全成 圣”尚为遥远,必须坚定不移的奋进,每日与纠缠我们的罪恶争战。
        因此,我们必须脱去自己的惰怠与苟安,并要刻意儆醒,免得不知不觉落入肉体情欲的网罗中。连使徒保罗,都会被撒但的差役所搅扰 (林后12:7),除非我们自认比使徒还伟大,不然我们要更加儆醒。神的能力在使徒保罗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我们在保罗身上清楚看见圣灵与情欲的真实争战(罗7:6-25;加5:16-17)。




基督教要义每日灵修
[3.3.15] 林后7:11 悔改的七要素

06/23/


        保罗论述悔改有关的七件事,作为悔改的起因、结果、或内容,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七件事是慇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林后7:11),有人认为是悔改的起因,有人认为是悔改的结果。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都可以接受。我们也可说这七件事是与悔改有关的情感。不论采取哪种解释,都能明白保罗所说“悔改”的意义。
        保罗说:“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懊悔来”(林后7:10),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慇勤”。若有人因得罪神而深感对自己不满,也受激励更加认真儆醒,免得自己落入魔鬼的陷阱。这样的“慇勤”就不会偏离圣灵的引领,也不会自以为稳妥而自满。“自诉”是指不再为自己辩护。不肯悔改的罪人为了逃脱神的审判,就否认他有罪或找藉口推 诿。真心悔改的人承认自己的罪,求告神的赦免,而不再自以为义找理由。就如尚未全然自暴自弃的儿女,会向父母承认自己的罪,恳求父母饶恕,尽全力表明他们对父母仍有敬爱之心。他们“自诉”并非为证明自己的正直和无辜,惟独祈求得赦免。
        “自恨”就是罪人在内心叹息责怪自己,承认自己的邪恶和对神的忘恩负义,因而恨恶自己。“恐惧”是指内心惊恐,使我们想到自己是罪有应得,又想到神对罪人的忿怒是何等可怕。因此,我们内心必定感到极为不安,使我们谦卑且对未来更为小心儆醒。此小心儆醒就是前面所说的“慇勤”,也是出于此“惧怕”,这两者关系密切。“想念”是用来表明忠于职责和乐意顺服,这是因承认己罪必会招唤我们想念我们所当作的。这也与“热心”直接有关,想念必定立即导致热心,即在我们心里燃起热诚,自问“我作的是什么事?若神没有施怜悯给我,我将会落到何等悲惨中?”最后是“责罚”。因我们对自己越严厉,就越严格责备自己的罪,就越盼望神恩待和怜悯我们。除此之外并无他法。人因惧怕神的审判而战兢,就在心里自责。真敬虔之人感受到的责罚,即羞耻、迷惑、呻吟、自恨,以及其他出于认真省察己罪而产生的情感。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