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
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的事,都是殷勤劳力的人所成就的。喜逸恶劳的人总是一事无成的。自古迄今,有多少至理名言都是表扬勤勉,警戒怠惰。箴言说:“懒惰人的道象荆棘的篱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又说:“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懒惰人想欺骗世界,不劳而得,到后来才明白他不能欺骗世界,倒是欺骗了自己。信神的人千万不要存不劳而获的心。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什么,就收什么;多种多收,少种少收;不种就无所收。所以要殷勤勉励,激发起热心来作忠心服事主的人。我们确实相信,我们的劳力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邪恶的势力引诱我们,使我们懈怠不尽本分,放荡不务正业。我们要靠神的帮助,胜过这一切。常常谨慎自守,勤奋有为,知道人生在世要爱惜光阴,作正经事,服务人类,荣耀我们所事奉的神。
祈祷:求主时常警戒我们,不犯懒惰的罪,不游手好闲,不放纵私欲,不作损人利己的事。求主天天引导我们,指出我们当走的路、当行的事,在神面前作无愧的工人。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荒漠甘泉》5月2日
“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 他的国统管万有“(诗篇103篇19节)。
有一次,在初春的早晨,我刚开门出外,一阵残酷,无情的冷风,吹着一阵灰沙,向我扑来。
我急躁地埋怨道:“我巴不得这风...”——我意思要说“不再有”; 可是这三个字在我喉间搁住了,说不出来。
在我途中,这件事继续萦绕在我脑海中。 我把它演绎成了一段寓言故事:
一个天使来了,手中执着一把钥匙; 他说:“我的主人吩咐我把这一把钥匙给你。 “
我带着惊奇的口吻问道,”这是甚麽? “天使说,”掌管风的钥匙“,说罢便不见了。
现在我应该非常快乐了。 从此可以随我的心愿,随便对付我所厌恶的风了。 我急忙跑到山上,风的库房就在我前面。 “我无论如何必先解决寒冷的东风,使它不再为害人间”,我这样说,于是把无情的东风叫了来,关入岩穴,听它在里面咆哮。 我胜利地旋上钥匙,得意地说:“问题就此解决了”。
我又去开启了南风的门。 我顶得意地说:“世上再没有残酷,无情的冷风欺人了。 从此植物月月开花,季季结果; “年初到年终,都是和暖、可爱的气候...”言未毕,一股热气从门里冲出来,把我的手灼得痛彻肺腑。
地上的青草一刹那间都转黄了,我的得意之作摧残了全世界的生命。 我发急喊道:“我闯了多大的祸啊! 我没有想到它们的需要! 我多么愚蠢! “
又惆怅,又羞愧,我求主再差遣他的天使来把钥匙拿去; 我同时应许说我以后决不敢再掌管风的钥匙了。
看哪,主自己站在我旁边。 他伸出有钉痕的手来把钥匙拿去,把其余三扇门都打开; 空气中调剂了许多冷风,顿时觉得满身凉快了。
我这时就想到:我是谁,竟敢埋怨主所安排的呢? 他把钥匙挂在腰间。
我问道:“主啊,这风的钥匙是你经管的麽? “
他答道:”是的,我的孩子。 “
看哪,我又看见我生活中所有的钥匙都挂在那里。 他看见我脸上带着惊奇之色,就问我说:“我的孩子,你岂不知道我的国统管万有麽? “
我回答说:”主啊,是的。 既是你有钉痕的手——满有爱的手——使用那些钥匙,叫我遭遇平安或患难,喜乐或忧愁,顺境或逆境,从此以后,无论甚麽事情,我就不再埋怨; 都要信靠,安息,赞美了。 “——披而斯(Mark Guy Pearse)
《旷野的筵席》 5月2日
「这样,他使耶和华的约柜绕城。」(书6:11)
这处经文单独题到约柜,似乎作者不理会以色列全群的子民,曾如何凭信心围绕着耶利哥城而步行。 因为一切重大的关键都在乎约柜。 这个坚固的堡垒——耶利哥城,绝不是单单因着以色列民的绕行而被毁灭的。 如所周知,我们可以围绕我们自己的耶利哥城一千次,可是果效全无。 以色列民的力量,乃因着约柜是在他们中间这一荣耀的事实。 约柜在他们中间一向总是带着神信实的证据。 他们面对仇敌不是凭着他们当时一下的努力,而是因着神为他们已做成的事实。 今天与我们同在的约柜,就是祂复活的儿子耶稣基督。 我们要以祂为中心,要出去宣扬祂的复活,神就会使那些城墙塌陷了。
《竭诚为主》 5月2日
忍耐的情
虽然迟延,还要等候。 (哈二3)
忍耐不是置之不理; 忍耐是一座极其坚强的磐石,受得起一切的打击。 忍耐的根源,是看见了神的异象; 因为看见神,就带来品德上的启示。 摩西之所以能坚忍,不是因为他对正义与责任的理想,而是因为看见了神。 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 ]一个有神异象的人,不是投身于一件工作或某一项任务,而是献身于神自己。 异象是否出于神,是看得出来的,只要看所带来的启示便可知; 生命会变得广大和滋润,因为一切由神发动。 神若在属灵上给你一段旷野试探的时期,像他儿子所经历的,完全没他的话语,你就要忍耐; 恒心忍耐,是因为你看见神。
[虽然迟延,还要等候。 ]要证明我们的确看见了异象,是要伸手去抓住那超乎我们所能抓住的(意即竭力追求)。 属灵的自满是不好的。 诗人说:[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 ][我要举起救恩的杯。 ]我们很容易自满自足——[现在我得着了; 现在我完全圣洁了; 现在我能够忍受了。 ]这样我们马上就会跌倒。 我们的目标必须超越实际的。 [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 ]我们有的若只是经历,就一无所有了; 但我们若有神异象的启示,那所有的就远超过所经历的了。 要当心属灵懈怠的危险。
祈祷◆噢,主啊,在我自觉的生活中,但愿能流露更多的爱、怜怸、敬虔和对你的热爱。 求你使我对周围的人,能有善意的表现,并以忍耐和温柔去待他们。
《灵命日粮》 5月2日
善行恶报
读经: 塞缪尔记上25章32-39节
金句: 「应当称颂耶和华,因他伸了拿八羞辱我的冤。」(塞缪尔记上25章39节)
美国剧作家兼国会女议员卢斯(Clare Boothe Luce 1903–1987)曾经说过:「善行也会有恶报。」可悲的是,现实有时正是如此。
大卫即将成为以色列的国王之际,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 他在躲避扫罗时,和手下的人为有钱的地主拿八看守产业。 后来大卫请拿八帮助时,却遭他嘲弄。 大卫说:「我在旷野为那人看守所有的,以致他一样不失落,实在是徒然了! 他向我以恶报善」(塞缪尔记上25章21节)。
在大卫动手报仇之前,拿八的妻子及时介入,劝阻大卫不要轻率行事。 但不久,拿八被 神击杀(38节)。 之后大卫赞美耶和华使他免于行恶,也使「拿八的恶归到拿八的头上」(39节)。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行善得恶报,慷慨送礼被视为理所当然,仁慈行径被看作另有企图,或是忠言遭鄙视。
大卫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我们行善得恶报,也不必自己伸冤,却要将结果交给神。 JAL
这是天父世界,
叫我不可遗忘,
黑暗势力虽然猖狂,
天父却仍作王。
神最终会拨乱反正。
《圣经研读》5月2日
约 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 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约 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约 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约 2:4 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约2:5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甚么、你们就作甚么。
约2: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约 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 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约 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 他们就送了去。
约 2: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那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 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约 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 等客喝足了、纔摆上次的. 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约 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 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约 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 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约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约2:14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约 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 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约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 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约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约2:18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甚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约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约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么。
约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约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 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约 2: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约 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 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约翰福音第二章
内容纲要: 生命的原则与生命的目的
一、生命的原则 - 变死亡为生命 (2:1-11)
(一)迦拿娶亲的筵席
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芦苇之地-象征脆弱的人生)有娶亲的筵席. 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二)酒用尽了-人的尽头乃是神的起头
1. 酒用尽了、 耶稣的母亲对他说、 他们没有酒了(在婚筵中供应短缺是新郎新娘的莫大耻辱)
(娶亲的筵席,本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候,但是这快乐是短暂的,不久酒用尽了。 酒用尽了,表征生命到了尽头,一切快乐都会消失。 他们没有酒了─这是祷告,向主陈明人生的实况和需要。)
2. 耶稣说、母亲(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这和我与和你有什么相干? ﹚
- 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主在道成肉身的日子,祂只受父神使令,只被圣灵推动。 ﹚
3.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甚么、你们就作甚么(耶稣是作主不是作客)
4.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三)基督将死亡变为生命
1.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 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2.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 他们就送了去
(仆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只是听命; 他们最知道这是水不是酒,因为是他们亲手作的。 他们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不顾后果,就送了去,这是何等顺从、何等绝对的仆人的灵。)
(四)倒把好酒留到如今-天然生命的次序和属灵生命的次序的不同
1.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那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
2. 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对他说、
- 人都是先擺上好酒. 等客喝足了、纔摆上次的. 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天然生命的次序是一上来摆出来是最好的,然后是次好的,往下去到最后是「用尽了」。 属灵生命的次序完全不是这样,一上来是好的,然后是更好的,最后是最好的。)
(五)兆头的意义和目的 - 显出祂的荣耀来
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
2. 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约翰福音的「神迹」原意为「兆头sign」,是因每一个神迹他的意义一点不在神迹本身,而是藉着这一个神迹的象征,来说到道成肉身者最宝贵的生命,并说到这一个生命如何建造在我们身上。 )
二、生命的目的 - 建造神的家 (2:12-25)
(一)耶稣洁净圣殿 - 不要将神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1.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 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2.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3.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当时圣殿的祭司允许商人在圣殿的外邦人院作买卖,并兑换缴纳殿税或奉献须用的希伯来钱币。 )
4.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
- 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
5. 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他们在最神圣的事上为自己谋利益而污染圣殿)
6.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诗 69:9 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并且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二)拆毁与建造 - 基督的死与复活
1.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作这些事、还显甚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3. 犹太人便说、这殿(大希律所建)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么
4.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豫言祂自己将会在死后三日内复活)
(基督三日所建的「殿」,就是祂的「身体」; 但这身体不仅指祂个人的身体,更是指祂那奥秘的身体,就是祂的丰满─教会。 所以基督死而复活的最高意义,乃在教会被建造达到祂的丰满。)
5.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门徒在主复活之后,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和婚筵兆头末了一样结束,「祂的门徒就信祂了」。 )
(三)主不因神迹交托乃因生命交托
1.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2.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交托」和前节「信」同字)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主不将自己交托给只根据外表的神迹而有浮浅的信心的人,祂知道万人─他们的心思、动机。 )
3.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 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真实的信心,不是用言语来表明,乃是向着主的存心; 人的存心如何,主都清楚知道。 )
H519在那边点名的时候
一 主耶稣回来时候,必要高声吹起号筒,
那时候何等光明、美丽、庄重;
凡世上得救的人,一同相会在主明宫,
在那边点名我亦必在其中。
二 凡信主而死的人,都必在那早晨复活,
和活人一同被提直到天空;
凡蒙选、得胜的人,都必同得荣耀快乐,
在那边点名我亦必在其中。
三 现今我们应当传扬神的奇妙大救恩,
不肯止息,从早到晚勤作工;
直等到走完应走路程,尽了应尽职分,
在那边点名我亦必在其中。
(副)在那边点名的时候,
在那边点名的时候,
在那边点名的时候,
在那边点名我亦必在其中。
这首感情丰富、说服力强的诗歌,是近代福音诗歌的作者巴莱克(James M. Black,1856~1938)所作。 他是美国宾州卫理公会的诗班指挥
及青年辅导,曾被委为全美卫理公会圣诗委员会委员,编纂「卫理圣诗」。
有一天巴莱克赴邮局时,走一条捷径,经过一陋巷时,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打扫阳台,她是一个贫穷的女孩,父亲是个醉鬼,靠母亲替人缝洗衣服维生。 巴莱克邀她参加少年团契,女孩表示想去,但无合适的衣服,自惭形秽。 于是巴太太和两位朋友,替她置备了一些衣帽鞋袜。 自此那女孩成了教会团契契友,并热心参与各项事工。 该团契每次聚会时循例点名,每一契友被点到时,就要背诵一节经句。 有一次点到那女孩时,三次无人回应,一个念头闪过巴莱克的脑海,莫非她生病了? 要是她死了,永远不能应声! 他感慨地想:「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当羔羊生命册被展开点名时,我的名字不在其中。」于是他祷告说:「主啊! 在那点名的时候,求你让我也在其中,听见自己的名字。」 巴莱克习惯在团契散会时,唱一首切合当天主题的歌。 那天却偏找不着,他在归途中一直思索着,抵达家门时,突然兴起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写一首? 词句开始涌出,十五分钟内,写了三节,接着他抚琴以弹,音符也如行云流水而来! 他深信这是神自己在动工,因此毫未更改,词曲就一直流传至今。 随后,巴莱克得悉该女孩患了急性肺炎不治而逝。 但这首因她而引起灵感的诗歌,却传诵不衰。
有一位牧师见证说:有一次布道会结束时唱这首歌后,有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前来对他说:「刚才唱歌时,我一直在反省自己的一生,似乎一无可取。 廿年来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基督徒。 从今天起,我决志全心奉献为主,但愿当那边点名的时候,我也必在其中。」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威尔斯军队出征开赴前线时,在路途中有人率先唱起这首歌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伙纷纷加入,众口一声,步伐一致地勇往迈进。 这些勇士们虽知很多人会一去不回,但他们已准备妥当; 不单准备了部队的点名,也准备好了天堂的点名。 无论何往,他们都要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