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4] 胖子 6:9-13
主祷文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规范
我们不仅应当学习更确实的祷告方法,也要学习祷告的规范:即天父借着他的爱子所教导我们的「主祷文」(太6:9-13;路11:2-14),「主祷文」帮助我们认识他丰盛的美善和仁慈。 天父吩咐和劝勉我们在一切的需要中寻求他,就如小孩在遭受任何痛苦时,寻求投靠父母的保护。 此外,他知道我们不够清楚自己是何等穷困,不晓得我们当求什么,哪些对我们有益; 所以他赐下补救方法,来解决我们的无知问题。 他亲自供应我们能力所欠缺的一切。
他教导我们「主祷文」,在其中将他所允许我们求告他、对我们有益的、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规划列出,使我们一目了然。 他这样仁慈,使我们得着极大的安慰:因为我们透过「主祷文」就能确信自己所求的,不是荒谬、奇怪、不合适的,即不求告任何神所不喜悦的事; 因为我们用主祷文来祈求,可说是用他自己所教导我们的话,来向他祈求。
哲学家柏拉图看见人们求告神明,表现出他们的无知,若获得他们所求的也对他们不利。 他引用古时诗人的祷告:「请赏赐我们上好的事物,不论我们求或不求; 吩咐那些有害的事物远离我们,即使我们求错了“。 这外邦异教徒也算聪明,因他知道照人自己的贪心求告神,是何等危险; 他同时也显示人的悲惨,因为人在神面前开口乱求是多么可怕。
惟有圣灵教导我们正确祷告的形式规范,否则我们在神面前开口都成为自己的危险(罗8:26)。 神的独生子教导我们「主祷文」,赐给我们祷告所当说的话,使我们的心灵免于一切的游荡偏离。 这是我们基督徒所领受的特别恩典,我们应当更加看重「主祷文」。
[3.20.35] 出3:32;罗9:3
主祷文的分项和主要内容
「主祷文」是祷告的典型与规范,包括六项祈求。 也有人将第六项「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分为两项,说共有七项祈求。 我们不同意此分法,因为这两个子句在原文是以连接词连在一起,等于是说:「不要容试探压迫我们,反而因我们软弱而帮助我们,并且救我们免得跌倒」。 早期教会神学家也同意我们的解释,所以这两个子句不应断开,是一项祈求。
「主祷文」整个祷告,都是以「荣耀神」居首位,然而前三项祈求特别论到神的荣耀; 单单据此理由,我们就应专注于神的荣耀,而不考虑我们自己的利益。 后三项祈求是有关我们的需要,特别教导我们为了自己益处所该求的事。 所以,当我们祈求在「第一愿:愿人都尊神的名为圣」时,因为神定意试验我们,是全心爱他和敬拜他,或是为了想要得报酬; 所以我们不可考虑自己的利益,反而应当将神的荣耀摆在我们前面,专心注目在此事上。 而且在祈求「第二愿」与「第三愿」上,也是完全相同的心态,不受别的影响。
其实,这使我们获得极大的益处,因为照着我们所求的「神的名被尊为圣」时,我们自己也会被分别为圣。 然而,我们应当闭目完全无视自己利益,一点也不追求之。 即使我们完全没有获益的希望,仍不停止渴望并祈求神的名被尊为圣,以及其他关于神荣耀的事情。 在摩西和保罗的身上,我们看见:他们乐意将心思与眼目转离自己,甚至渴望自己衰微,不顾自己的损失,热烈追求神的荣耀和国度降临(出3:32;罗9:3)。 另一方面,当我们求主将「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时,虽然我们所求的是自己的利益,然而在此事上我们仍是先求神的荣耀; 除非这能归荣耀与神,否则我们就不求之。
[3.20.36] 诗27:10;赛63:16
「我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现在要开始解释「主祷文」的内容。 首先,正如以上所说过的:我们一切向神的祷告,都应唯独奉基督的名,因为若是奉别的名,神绝不会垂听。 我们奉主基督的名,才能称神为“我们的父”,否则谁擅敢称神为“父”呢? 谁敢自大轻率地将神儿女的名分归在自己身上,除非我们已经蒙恩在基督里被收纳为神的儿女。
基督是父神的独生子,道成肉身成为我们的长兄,使我们借着他得着儿子的名分。 他自有永有是神的儿子,我们是被收纳而成为神的儿女。 我们是因确实的信而领受此极大的恩典。 所以,约翰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赐就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2)。
所以神称自己为我们的「父」,也喜悦我们这样称呼他。 神藉这奇妙甘甜的名除掉我们一切的疑惑,因为没有比父亲的爱更大的。 所以,他称我们为他的儿女,再也没有比这更能够表达他对我们那无限的爱(约壹3:1)。 神的良善和怜恴远超过万人,他的爱远比我们地上父母的爱更伟大和奇妙。 因此,即使地上的父母不顾亲情,离弃了自己的小孩,神也绝不离弃我们(诗27:10;赛63:16),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因我们有神的应许:「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太7:11)?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 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凡是作儿女的,若自愿给陌生人或外人抚养,等于是在埋怨自己的父亲是残忍或是贫困的。 照样,我们既是神的儿女,若在神之外求告任何帮助,就是在控告神是贫穷或缺乏资源、残忍或过度的严厉。
[3.20.37] 加4:4-7;罗8:14-17
称呼「我们的父」,成为我们的安慰勉励
我们不可说:「我们知道自己的罪,使我们胆小害怕不敢求告仁慈温柔的天父,因为我们天天冒犯他」。 因为就人间关系来看,儿子向父亲祈求,不可能找到比父亲更佳的辩护者,为他代求重得恩宠; 只要他自己谦卑悔改,承认自己的罪过,祈求父亲的怜怸,就必得父亲的饶恕。 因为父亲必因儿女的恳求施恩,何况那「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呢(林后1:3)? 既然天父要我们向他恳求,难道他不顾念他儿女的眼泪叹息,垂听他儿女的祷告么? 难道他宁愿他的儿女怀疑他的温柔宽容,因害怕甚至绝望,请别人来替他们辩护?
天父在「慈父对浪子的比喻」(路15:11-32)中,表达自己丰盛的父爱:儿子离弃了父亲,放荡耗尽了他从父亲所得的财产,在各方面都大大得罪父亲; 但父亲却以拥抱欢迎他回来,他尚未前来求赦免,父亲就已经从远处认出他,跑去迎接且拥抱他,以上好待遇与丰盛筵席悦纳他,进入父亲的恩眷。 天父以此人间父亲对浪子之仁慈大爱作例证,是要教导我们应当确信,他对我们的爱是何等的丰盛,远超过世上父亲的爱。 因他不仅是父亲,更是无与伦比最良善和最慈悲的父亲。 虽然我们是忘恩负义、悖逆顽梗的儿女,只要我们投靠他的怜怸,就必得享他的慈爱。
为了使我们基督徒更确信他是这样的父亲,他定意要我们不只是称他为「父」,乃是直接称他为「我们的父」。 这等于是祷告说:「父啊,你以丰盛慈爱待你的儿女,并乐意饶恕; 我们是你的儿女,求告你向你祷告,并确信你必以父亲的慈爱对待我们,虽然我们完全不配有这样的父亲“。 然而,因我们心地狭隘而无法领悟神无限的恩慈,他不仅赐给我们基督,作为儿子名分的凭据和保障; 他也赐给我们圣灵,向我们见证这儿子的名分,好让我们借着圣灵坦然无惧的呼叫「阿爸,父」(加4:6;罗8:15)。 每当我们犹豫不敢来到神面前时,要记住求天父除去我们的胆怯害怕,叫我们倚靠圣灵的引导,勇敢地向他祷告。
[3.20.38-39a] 太23:9;加6:10
称呼「我们的父」,奠定了我们与弟兄的交通团契
「主祷文」并未教导我们各自称天父为「我的父」,而是一起共同称他为「我们的父」。 此事实警惕我们,在我们弟兄之间相爱之情应当是何等的强烈,因为我们同蒙天父的怜憫和白白恩典,同是他的儿女。 我们众信徒同有这位天父(太23:9),并且我们所领受的一切美善恩赐都是来自他(雅1:17),我们之间就不应有任何隔阂,反应全心乐意预备在有需要时彼此分享。
既然我们应当乐意伸援手彼此帮助,那么我们对弟兄最大的帮助,就是将他们交托最慈悲天父的护理; 因为他是仁慈和恩眷我们的,我们毫无缺乏,所以在他以外别无所求。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对天父所欠的债。 正如真正敬爱一家之父的人,同时也必以爱善待他的全家; 照样我们敬爱天父,也应当以同样的热忱与关爱,来对待他的子民、他的家庭、他的产业。 因为天父如此尊荣他的儿女,教会的子民,称他们为他独生子所充满的(弗1:23)。
愿每一基督徒都照此准则祷告,认同并接纳一切在基督里的弟兄,不只是那些他目前所看见的信徒,也包括居住在地上的所有信徒。 我们虽然不晓得神对他们的旨意计划如何,只能以虔诚仁爱之心祝福他们蒙恩。 我们应当特别爱信徒一家的人,因使徒保罗特别吩咐我们在凡事上更当这样(加6:10)。 综上所述,我们一切的祷告都要记念主内的子民,是神国和神家中所建立的团体。
这并非表示不可特别为自己和某些信徒祷告,只要我们在心思上不孤立为小团体,与教会分离。 其实,所有的祷告都是以教会整体为根基和出发点。 我们虽然有各人的祷告,但一切的祷告都是以教会为目标,所以是合一的,为了整个教会。 正如身体中每一肢体的祈求,都是关连全身。
[3.20.39b-40a] 賽66:1;徒7:49;17:24
「在天上的父」
我们各人的祷告,要尽可能以教会整体为导向。 我们以施舍作对照就更清楚。 神吩咐我们照顾穷人,这是总原则,然而遵守此命令的人,也只能援助他们所知道所看见的穷人; 他们因认知有限或能力有限,无法顾及许多其他一样有需要的穷人,这并非违背神的命令。 同理,当我们认知和思想教会是信徒共同团体,在各人祷告中为特定需要来祈求,并没有违背神的旨意。 因为我们在祷告时,内心深知自己是教会的一分子,我们将自己或他人交托在天父手中,根据特定的需要来祈求,这是天父喜悦叫我们知道和看见的。
祷告与施舍也有不同之处。 我们只能向自己所知道的人慷慨施舍。 但是我们可以借着祷告帮助全然陌生与不认识的异乡人,不论我们与他们的距离有多远。 当我们为神的所有众儿女祷告时,就是如此行。 保罗吩咐众信徒: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提前2:8)。 他警告说纷争会关闭祷告的门,目的是要他们同心合意一同祷告。
主加上「在天上的父」(太6:9),我们不可臆测猜想他是局限在天上,关在天庭范围之内,有围墙挡住。 所罗门承认说,「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王上8:27)。 神自己也藉先知说,天是他的座位; 地是他的脚凳(赛66:1;徒7:49;17:24)。 神显然借此表明他不受空间的约束,反而是充满万有,无所不在。 只是我们的心智迟钝,若不说「在天上的」,就无法明白他那无法言喻的荣耀。 所以用「天上」向我们表明,因为我们无法看见比此更威严和更光荣的。 我们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对象,通常是将之固定于其所在,但是神超越任何所在; 所以我们若想要寻求神,就必须超越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的认知范围。 其次,「在天上」也表示神绝对不受玷污,也不改变。 最后,「在天上」也表示神统摄、托住全宇宙,以自己的大能掌控万有。 这等于是说,神是至高至大,本质是无法测透,权能是无穷无尽,存到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