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46c-47a] 雅 1:13-14
主祷文的结论
第六祈求所包含的,还有更深的意义。 因为神的灵赐能力给我们与撒但作战,所以除非我们因圣灵充满而除去一切肉体的软弱,否则我们永远无法得胜。 所以,当我们祷告祈求神救我们脱离撒但和罪恶的危害时,我们期待神的恩典继续增加,浇灌在我们身上,直到我们完全被他的恩典充满,至终得胜一切罪恶。
某些人认为,求神不叫我们遇见试探,似乎是粗鲁刺耳的祈求,因为如同雅各见证的,神不试探我们,因这违反神的属性(雅1:13)。 我们已经部分回答了这问题,因为一切征服我们之试探,其起因是我们的邪情私欲(雅1:14),这才是我们所应当怪罪的。 雅各所说的只是表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当将自己的罪恶归咎给神。 我们必须归咎责怪自己,因深知这些罪恶都是自己犯的。 然而,神仍有时出于他的美意,将我们交在撒但的攻击之下,容让我们硬心放纵情欲,以他公正却隐秘的意志叫我们遇见试探。 人经常不明白其背后的原因,然而神深知。 由此可见,第六祈求是恰当的,因神多次警告他的义怒刑罚必临到那悖逆的人,以瞎眼和硬心来打击他们。 所以我们求告神不要让我们落入此可怕光景中。
我们在「主祷文」后三个祈求中,我们特别将自己和所拥有的交托给神。 这三个祈求清楚显示:基督徒的祷告应该是为公众的,注重教会的造就和促进信徒的团契。 因为各信徒并非只是求神赐福他个人,乃是我们众人一同求神赏赐我们日用的饮食、罪得赦免、不遇见试探和救我们脱离凶恶。 此外,「主祷文」也说明理由,为何我们应当坦然无惧的祈求,并确信必得着所求的:「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太6:13)。 这句话作为结论是非常妥当的,是不应省略的(拉丁文译本省略这句话)。 这使我们的信心平安稳妥。 因为假若祷告蒙神垂听是靠我们自己功劳配得的,那谁敢在神面前开口呢? 然而无论我们是多么可悲、无用、不配的人,我们总是有向神祷告的理由,也总不失去确据,因为国度、权柄、荣耀是属于我们的天父,是不能被夺去的。
[3.20.47b-48] 提后2:13;多1:2
主祷文是我们祷告的守则
主祷文最后加上阿们。 这是表明:我们是诚心所愿,真实热切盼望获得向神所求的。 并且我们的盼望已得确认:所求的这一切已经成就且必定赐给我们,因为这是神已经应许的,他绝对不会说谎(提后2:13;多1:2)。 这也与我们引用过的祷告完全一致:「我们在你面前恳求,求你为你自己名的缘故,不是因我们或我们的义」(参考但九9:18-19)。 圣徒借此不仅表明他们祷告的目的,也承认自己不配得着所求的; 祷告垂听的理由完全在于神自己。 我们祷告蒙应允的确据,唯独是根据神的属性。
我们所应当且所能够祈求神的一切祷告,都包括在「主祷文」之内。 这是祷告的准则,是主基督所教导我们的,他是父神所差派为我们的教师,并且神喜悦我们惟独听从他(太17:5)。 因为基督既是神永远的智慧,道成肉身成为人,彰显为奇妙策士(赛9:6;11:2;28:29;耶32:19)。 「主祷文」所论到的各方面都是完全的,凡是额外加添什么,凡是与之无关的祈求,都是不敬虔且不会蒙神悦纳。 因为神在「主祷文」中,提纲挈领制定了与他属性相称、他所喜悦、我们所必须求告他的事。 总之,主祷文告诉我们凡他所喜悦赐给我们的一切。
因此,那些擅敢越过「主亵文」来向神祈求额外事物的人,犯下严重错误:首先,他们想用自己的意思加添在神的智慧之上,然而这简直是狂傲的亵渎; 其次,他们不肯约束自己在神的旨意之内,反而藐视神的旨意,放纵其私欲远离神; 最后,他们永不可能从神那里得什么,因他们的祷告不是出于信心。 无庸置疑的,所有这样的祷告都不是出于信心,因为违背了神的话; 信心必须一直倚靠圣经,否则就不可能站立。 然而,那些不顾主所制定「主祷文」的人,是放纵自己的妄求,不只是离开神的话,更是反抗之。 因此,早期教会的教父特土良,正确巧妙地称「主祷文」为「合法的祷告」,这暗示一切不合乎「主祷文」的祷告都是非法的,都为神所禁止。
[3.20.49-50a] 帖前5:16-17;腓4:6-7
我们要按照「主祷文」内容祷告,每日按时的练
我们并非教导说,祷告必须照本宣科念诵祷文的字句。 祷告可用不同的言词,因为圣经也记载有许多不同用词的祷告,却是出自同一位圣灵的感动。 效法这些祷告对我们有极大的益处。 同一位圣灵在圣经上教导我们许多祷告,各有不同的用词。 所以,我们的教导是这样:任何人都不应祈求、期待、要求神给他任何在「主祷文」范围之外的事物; 祷告的用词可以不同,但内容却一定要符合「主祷文」大纲。 据此而言,所有圣经上的祷告,以及一切敬虔之人心中所发出的祷告,都是以「主祷文」为基准。 的确,没有任何其他的祷告能与「主祷文」的完美相比,更不可能超越之。 它包括一切我们赞美神时所当思想的,也包括一切人为了自己的益处应该所想所求的。 事实上,主祷文有如此精准的架构,没有人能想出比这更完美的祷告。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牢记「主祷文」是出于神自己的智慧,道成肉身的主所亲自教导的。 神教导了我们他的旨意,而他的旨意晓谕了我们的需要是什么。
我们应当举起心,一直不断仰望神,不住的祷告。 但是因我们是如此软弱,所以需要各样的帮助来祷告; 我们也是如此迟钝,常常需要被激励提醒。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将每日祷告的时间分别出来,按时练祷告。 我们不可忽略定时祷告,并且在祷告时段必须全心全意的向神祈求。 这些时段是:早上起床时,开始工作前,坐下吃饭时,吃完后感谢神的恩赐,休息睡觉之前(帖前5:16-17;腓4:6-7)。
然而我们必须谨慎,免得按时祷告成为某种迷信的习惯,因此以为我们已经向神交差了事,其他时间就可忙自己的事。 反而我们应当将按时祷告视为对软弱惰性的锻炼,我们需要不断的刺激鼓励。 我们应当特别留意:每当自己或别人遭受患难时,立刻就祷告仰望神,不是自己脚步奔跑,而是从心里迫切的求告神。 我们也应当谨慎,当自己或别人处于顺境兴旺时,不可视为理所当然的,而忘了以赞美和感谢来见证,这都是神施恩的手帮助我们(尼1:8)。
[3.20.50b-51a] 詩22:2;太6:10
恒忍祷告不可灰心
在我们一切的祷告中,应当注意:我们的意愿并非强迫神,要照着我们所要求的特定处境或时间地点,以特定的方式应允我们。 所以「主祷文」教导我们,不可给神设定任何规定或任何条件,而是不照自己的意思,完全顺从神的旨意,求神作他所要作的,照他的方法,他的美意所定的时间地点来成就。 所以,我们在求自己的任何益处之前,我们应当祈求神的旨意成就(太6:10)。 我们这样祷告,是将自己的意思臣服在神的旨意之下,为要约束自己,免得僭越妄为想要控制神,反而承认神主宰我们并且引导我们一切的祈求。
我们的心若是顺服神自己的旨意,并将自己交托在神的护理掌管之下,我们就容易学习如何在祷告中坚忍到底,放下自己一切的想法,忍耐等候神。 这样我们就能确信,虽然我们看不见神的显现,但他总是与我们同在,并且神将照他的时间显明他早就侧耳垂听我们的祈求,虽然在世人眼中看来他忽略我们的祷告。 这必成为我们随时的安慰:神若没有对我们先前的祈求有所反应,我们也不至丧胆或感到绝望。
有些人习惯于受自己急躁的心驱使,没有耐心求告神。 神若没有在他们第一次求告时就应允,赐下他们所要求的帮助,他们就立刻想像神不高兴且敌对他们,因此放下一切蒙垂听的希望,就不再求告神。 相反的,我们应当以平静安稳的心盼望等候神,并根据圣经所清楚吩咐的,在祷告中坚忍到底。 在诗篇中,我们经常看到大卫和其他的信徒,当他们不断祈求几乎疲惫耗尽力气,祷告看来似乎是斗拳打空气,甚至似乎神是掩耳不听,他们却仍不住的祷告(诗22:2)。 除非我们在祷告中以信心仰望神,信靠神的心超越所遭受一切景况,否则我们就是不倚靠神话语的权柄。 信心信靠神的话,他的话语应许决不落空,这必使我们恒久忍耐祷告,直到他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
[3.20.51b-52] 腓4:6-7
祷告不蒙垂听?
我们不可试探神,不可以自己败坏恶心来要求,不可激怒他刑罚我们。 这正是那与神谈条件之人的写照,将神当作是他们私欲的奴仆,自以为是要求神。 神若没有立刻听从他们的要求,他们就生气埋怨、抗议发怨言、向神发怒。 对于这样的人,神经常在他的忿怒中应允他们所求的,然而对于他所喜悦的人,神出于他的怜憫,不会赐给他们这些不该求的。 旷野中的以色列人就是明显的证据,从他们的结局来看,神在忿怒中应允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所贪恋之肉且遭到神的忿怒。 如果神未应允他们的祷告,岂不是更好? (民11:18, 33)
如果过了长时间,我们仍未感到祷告已蒙垂听,看到祷告的果效,则我们仍确信感官无法感受到的,即神已赐给我们一切所需用的。 因为神经常且确实的应许在患难中照顾我们,当我们将难处告诉他时,他就赐下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们(腓4:6-7)。 他使我们在贫困中富足,在患难中得安慰。 即使我们在万事上失败,神也永不离弃我们,因他绝不会使他子民的盼望和忍耐落空。 唯独他是我们的一切,有了他我们就有了一切,因为一切美善都在他里面(雅1:17),他在最后审判之日必将这一切显明出来,那时他的国度必完全实现。
即使神应允我们的祷告,他也不都是完全照我们所求的方式成就,反而是要我们继续等候,以奇妙方式向我们显示:我们的祷告不是徒然的。 这就是使徒约翰所说:「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约一5:15),这对我们特别有帮助。 即使神没有照我们的意思应允,他仍然垂听恩待我们的祈求,神总不叫倚靠他话语的人失望。 然而,信徒总是需要忍耐支持,因若无忍耐,必定跌倒。 因为神是以严格的试炼考验我们与练我们。 他常常容我们长时间在困境泥沼里,才让我们尝到他恩福的甘甜。 就如哈拿所说:「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撒上2:6)。 信徒在受苦奄奄一息时,想到神看顾且必拯救他们脱离苦难,就必重新得力; 否则他们就会丧胆绝望。 不论他们如何倚靠从盼望而来如此的确信,仍必须继续不断的祷告,因除非我们在祷告中恒久坚忍,否则我们的祷告是徒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