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主教利欧满有雄心,在第五世纪大张旗鼓,宣称罗马主教的地位崇高,想将西方其他教区置于自己督导之下,宣告自己具有终审判决权。 由于罗马帝国渐渐衰弱,西罗马帝国于主后476年灭亡,罗马主教的地位在西部更加提升。 在第六世纪的贵格利时,教会进入中世纪,已经与早期教会的治理大相庭径。 贵格利的行政长官才,使得他更加扩大罗马主教的权力。 他没有野心要夺取众主教的权责,只是尽力帮助其他主教各尽其职。 他说「当一主教失职时,都会顺服罗马主教的裁决; 当他没有失职时,大家都是平等的,根据谦卑的秩序“。
当东方的主教失职,不听从省教区会议的定罪时,区会上诉东罗马皇帝,皇帝就指派贵格利来审理。 可见他没有企图干涉其他教区正常的权责运作,他只是照皇帝要求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贵格利知道自己并非在众主教之上,乃是平等的,他也顺服教会会议的决议,接受皇帝指派处理教会里的争端。 他必须处理许多行政事项(例如救济饥荒,与蛮族求和),使得他自己叹息说,因未能全心投入监督的牧养工作,他感到痛苦。 他不想涉入其他教区事务,但顺从皇帝指派他的任务。 然而贵格利的领导有方,又继续坚持罗马主教的首位,使得罗马主教的权位发展壮大。
康堡主教长自从康堡会议(主后381年)之后,取代了亚历山大主教,成为东方教会的主要领袖。 罗马主教利欧大大表示不悦,此后双方争权不断。 贵格利的谦逊对照当时康堡主教长的骄傲(他想要作东罗马帝国全境教会的主教),是罗马主教中的昙花一现。 后来的继任主教,越来越抓权,教皇专制就逐渐展开了。 罗马与康堡争夺普世教会的主教长名号之争,最后在主后607年落幕,皇帝将此名号颁给罗马主教。 实质上,康堡主教长继续抗争,直到1054年东方教会与罗马正式决裂。 罗马主教在西方的领导日益壮大,第八世纪时法兰克国王皮平,获得罗马主教支持而篡位成功,皮平回报他,立法规定法国教会所有主教,都必须臣服于罗马主教。 皮平捐赠土地给罗马主教,其子查理曼大帝继续保护与支持,使得罗马主教有封地成君主。 西方教会到此实质上都臣服在罗马教皇之下。
西方教会越来越堕落在罗马教皇专制之下,一方面也要怪罪众主教的疏忽与懒散,没有尽力防止罗马教皇的侵权。 以致于到了十二世纪圣伯纳之时,根据他的见证,罗马教会已经败坏到不虔不义罪恶横行,不是羊群的青草地而是贼窝。 教会已经堕落到这悲惨的地步,敬虔的人对这大灾难感到非常伤痛。 天主教宣称统治普世教会的最高权力是在罗马教皇手中,还以许多造假的文件宣称,从早期教会以来就是罗马主教作元首,鼓吹教皇无误。 他们大言不惭鼓吹教皇至上论,完全与居普良所说「没有一个主教可以在其他主教之上」相反。 他们所辩护的教皇专制,正是贵格利所谴责定罪的。
现今在罗马已经没有真教会,为何说罗马教会是众教会之母? 已经没有真正的主教,为何说罗马教皇(不忠于主教之职责)是众主教之首? 罗马教会反对福音真理,已经失去其原先的纯正,现在沦丧为敌基督的殿堂(帖后2:4),也是那行毁坏的,说话夸大,折磨圣民(但7:25;启3:10;13:5)。 教皇在神的殿里高抬自己,窃夺神的荣耀(帖后2:3-7),是敌基督国度的掌旗人。 教会并非属地,不能与属地城市挂勾。 教皇专制是彻底违背教会治理。 有些教皇根本不相信神,不信圣经见证的基督,不信来生与末日复活。 例如十四世纪的教皇约翰22世公开宣称灵魂会朽坏,与身体同死,直到末日复活时。 出于被迫,他在临死前只肯有限度的收回此异端言论。 这样的教皇被称为使徒彼得的继承人? 教皇无误? 我们只能对这样的「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罢」(太16:23)。
许多罗马教皇的道德败坏,争权夺利,能称为主基督的代理人? 如果罗马在早期教会中是领头,现今连脚指头都算不上了! 关于罗马教皇身边的红衣主教团,原来只是参谋低于主教,现今已经爬在众主教之上了。 总之,罗马主教宗座早已变质,不再像早期教会的罗马监督了。 先知玛拉基所说的,必应验在他们身上:「你们却偏离正道,使许多人在律法上跌倒。 你们废弃我与利未所立的约。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所以我使你们被众人藐视」(玛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