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悔改”的认识
以前我解释“悔改”是这样说的:“悔改不仅要悔罪,更关键是要改罪。······悔改这个词的原义是“转向”,是心意的改变,是从犯罪的心态中转回过来。······彻底去掉罪习、恶习,不再行恶人的路,不再走坏人的道。暗昧无益的事不再与人同行,要躲避,转身,离开。从前偷窃的不再偷,从前欺骗的不再骗,从前说谎的不再说,从前骂人的不再骂,迷信拜偶像的事坚决不作,······”(以上选自江西省基督教两会出版的《基本要道》,罗黎光编写)悔改的主要对象是“罪”,是没有错的,但“悔改”不能仅理解为悔改罪、对付罪,要从更深、更广的方面理解。什么是悔改?中文旧约圣经里“悔改”一词仅在耶利米书8章6节中出现,但这个希伯来文词的原意不是悔改,是安慰、怜惜、后悔。如:“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6:6)这个“后悔”与耶利米8:6的“悔改”原文是相同的词。旧约中有40次用这个词,是指耶和华神对人的怜惜、忧伤和难过。新约中,希腊原文的“悔改”只有一个词,其动词的意思是:心意的转变,改变心志;其名词的意思是:从心底的深处将想法、态度和人生的目的都彻底转变。现在我们理解“悔改”,要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进行悔改,要“从心底的深处将想法、态度和人生的目的都彻底转变”。我们的想法来源于个人的利益、教育的规条、人文的观点;我们的态度是依从遗传的、世俗的、游戏的做法;我们的人生目的是什么?大都是模糊不定,或是眼光短浅,或是好高骛远,或是朝令夕改。这些对自己不利,对社会不利,对人们也不利。如何改变呢?信耶稣吧!首先全盘否定过去的这些想法、态度和人生目的,把它钉十字架,没有一点是可取的,这就是“悔”;接着把自己的想法、态度和人生目的靠近圣经的教导,靠近耶稣基督的标准,靠近神的心意和法则,使之重叠,这就是“改”。如果“悔改”仅是就事论事,仅是发现什么罪,悔改什么罪,那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辛苦?为什么会反复无常?因为想法没有改变,态度没有改变,活着的目的没有改变。李世峥牧师说得好“想法决定活法,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罗黎光2024年1月25日